【摘 要】
: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庄子》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自古至今对《庄子》一书、庄子哲学各种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深入研究在学术史中屡见不鲜。针对庄子提出的诸多概念,研究者们重点解读了概念的含义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但较少有研究者通过梳理庄子的概念,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庄子哲学整体的概念结构。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整体形态的《庄子》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尽可能地悬置关于内外篇划分与作者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庄子》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自古至今对《庄子》一书、庄子哲学各种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深入研究在学术史中屡见不鲜。针对庄子提出的诸多概念,研究者们重点解读了概念的含义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但较少有研究者通过梳理庄子的概念,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庄子哲学整体的概念结构。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整体形态的《庄子》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尽可能地悬置关于内外篇划分与作者问题的岐论,以期对庄子哲学概念结构作出具有合理性的解读。第一章主要是一项准备工作,对《庄子》文本中的知、化、道三个概念进行浅析,确定概念的理论内涵。庄子的“知”并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普遍知识,本文中它主要包含极物之知与“真知”。庄子以化开辟复归本性之道路,其化是齐、绝圣弃知、离形去知,是在道的境域中,对保身全生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于《庄子》而言,道是作为一种境域来展开的,人的存在过程无法与道割裂,但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存在境况制约着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影响着人内部精神的架构,体现出“知”、化、道三者的并存。第二章从道与化之辩出发,庄子的道与化是其哲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想要谈“知”必须从道和化的关系中谈。通过阐明物、人、天三者之间的关系,导引出本章与本文的核心论点:人的存在状态与意义。庄子将“物物者”与“物”进行区分,一方面反对将人等同于物,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批判“丧己于物”的行为,认为当人以己徇物即会违真背道。与此同时,在“物物者”支配“物”的过程中文明不断衍化,文明压抑人之本性的一面也逐渐加深。继而,“天”与“人”之辩肯定了人的本真之“在”,并以“天”来详明人的本真存在,这也将庄子哲学的思考导向了对个体生命及其价值的关注,产生了现实中人之存在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郭象的独化论忽略了“道通为一”,因而区别与庄子之化。第三章“知”在化、道之中,在疏离清楚道、化的关系后,“知”因人的存在形态不同作为分别,展现出极物之知与“真知”两种形态,前者是对具体对象的认知,后者是以人复归本真存在形态的化为途径与“道”趋同。“知”、化、道概念结构立足于庄子哲学,依存于个体的存在,开显的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这合乎《庄子》文本中对人之存在的重视,也为这一概念结构提供了合理性。结语以用知、化、道概念结构解读庄子美学为主。庄子的美学亦是关乎人之存在的学问。庄子认为世俗之人所说的“美”因其不确定性而缺失意义,并极其推崇自然之美,这之中蕴含的是去人化之伪与存自然之真两个维度趋向同一。总的来说,庄子试图以《庄子》一书及其传达出的思想,为人之存在解蔽,彰显人之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寻求黔南烟区适宜烘烤方式,试验设置“焖烤”(T1)、常规挂竿烘烤(T2)和散叶装筐烘烤(T3)三种密集烘烤方式,研究不同烘烤方式对黔南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K326)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等级质量。就云烟87而言,烟叶等级质量总体表现为T1最佳,其次T2,T3最差(中部叶为T3优于T2)。从具体部位来看:下部叶,除均价和杂色烟率外,其余指标T1均显著高于T2、T3,T2与T3间上中
察哈尔八旗、察哈尔蒙古部、“怯薛军”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概念,在历史话语体系中他们如何被予以相互联系,而作为察哈尔后裔的察哈尔蒙古人的解释体系里又是如何理解和
柴油机具有燃烧效率高、油耗低和动力性好等优点,从而在船用发动机领域占据了广大市场。但是传统的柴油机控制方式通常以转速、扭矩等作为闭环反馈量,难以解决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循环变动和多缸不均匀性等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柴油机燃烧闭环控制实时仿真系统,以柴油机燃烧状态为切入点,通过将燃烧状态标志量CA50与转速、轨压作为控制系统反馈,设计燃烧闭环控制算法,有效弥补了燃烧开环控制下的不足。首先,根据
社区矫正是对低危轻罪的犯罪人实施的监外刑事执行活动,使矫正对象在司法机构的监管下开展社会化生活,能够更好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是有效衔接人文关怀、法治建设、维护稳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项工作。社区矫正不只是一项单纯的刑事执行活动,更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配合参与,帮助和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启动社区矫正试点,至2019年
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英国二十世纪女作家,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莱辛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我的父亲母亲》是莱辛的封笔之作,具有半自传体特征,其结构独特,泾渭分明,前半部分构建了没有战争阴影的理想生活,后半部分描述了一战后南非的真实世界。通过描写快乐的
十九世纪上半叶,科技进步促使美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工业资本主义繁荣之景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女性。这一时期既有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妇女,也有新兴的城市工薪阶级的女性。但毫无例外,她们都是以父权意识形态统治下的“他者”身份存在着,饱受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坡的短篇小说无意中对此作了隐秘的记录。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空间理论,颠覆了时间优于空间的传统概念,认为空间既是具体的物质形式,又是抽象的精神建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