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数量日趋增加,“银发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1亿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7.3%、11.4%,老龄人口规模庞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78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已超过1亿,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超过城镇;在老年群体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到2000万,而农村为1200万,农村也超过了城镇;失能老人总人数为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人达到1080万;在完全失能老人中,农村占比为80%,也远远超过城镇。农村老年人受其自身经济条件、思想观念,以及养老、医疗设施的限制,相较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更为令人担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需要重点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在因变量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指标选取上,本文分别将健康自评指标和基础性生活自理能力指标作为健康主观评价指标和健康客观评价指标。本文从社会支持角度研究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将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正式社会支持主要选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农村老年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指标,非正式社会支持主要选择与子女经济、精神支持相关的指标。在控制个体人口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均产生影响,其中社交活动对农村老年人健康主观评价指标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子女联系、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客观评价指标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这些社会支持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发挥着促进作用。本文认为,保障农村老年人健康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各个主体共同发力。本文主要从法律、政策、文化、社会、家庭五个角度提出保障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建议,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对维持、保障农村老年人健康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