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基低介电多孔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窄线宽制程要求,多孔低介电材料是近年来介电功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使用具有功能取代基的笼形倍半硅氧烷作为分子模板剂,研究孔洞大小均匀分布的低介电常数多孔薄膜的制备。并通过表面活性剂结构调控孔洞的大小。对材料制备工艺及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材料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述了国内外低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模板法制备多孔硅材料的机理及应用,并针对目前低介电多孔薄膜的制备和性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2、合成了带有八个甲基取代的笼形倍半硅氧烷,并得到了其单晶结构,并通过FTIR、29Si NMR、单晶X射线衍射等现代仪器设备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反应温度、PH值、加入水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得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同时对其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3、利用γ-(甲基丙稀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缩和得到的POSS溶胶作为模板剂制备得到了低介电薄膜材料,讨论了旋膜转速对薄膜厚度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分析仪、椭偏仪等对薄膜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制备出的薄膜介电常数可以低达K=2.7。 4、通过表面活性剂控制孔洞的大小,并使用小角X射线衍射、比表面分析仪、椭偏仪对薄膜的性质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对薄膜孔径大小分布和介电常数的影响。制备出的薄膜比表面高达1217.2m2/g,孔体积0.75 cm3/g,并且具有较低介电常数K=1.7。
其他文献
图式理论强调主题信息组织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是一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该理论运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中,具有如下的主要特征:连贯性,能够从现有的语言信息中找出与探寻信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转换性,运用语言知识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搭建解码运用载体,将已知信息转为探究信息;指导性,能使学生围绕相应的要求,增加输出的知识信息要点,指导他们有效筛选和准确地综合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表达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
应用超分子化学原理,设计适当的超分子构筑块,制备新型的功能材料是当前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冠醚是一类结构特殊、具有与天然蛋白质功能相似
 本论文将病毒唑的核苷类似物和1,3-二杂糖环碳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作为研究方向。 论文主要分以下三部分:咪唑类碱基的嘌呤(病毒唑)类似物的合成;2.4-位羟甲基取代的1,3-二
近年来,有机电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作为电子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子纸、射频识别标签等,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