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面临着外部和内在两方面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取向。但可兑换改革是复杂的蕴涵高度风险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如何在可兑换过程中及实现可兑换之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产生,保持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考验。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研究如何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保持金融稳定,以及如何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安排可兑换改革问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资本帐户可兑换的基本理论,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在深入把握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前在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存在的各类主要风险,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就如何趋利避弊,防范和减少资本帐户开放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体系自身的稳定给出了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资本帐户的对外开放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利益和风险。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背景下,资本全球流动对一国造成的巨大冲击,但风险的真正来源是在于一国宏观经济各个部门对风险的积聚所造成的内在的脆弱性。因此在决定是否放松或解除资本管制,全面推进资本帐户开放时,一国政府必须审视是否已经具备了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从中国当前的国情来看,尚不完全具备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基本条件: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过渡经济中存在资本外逃压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乏弹性、金融监管不够完善等,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个涉及实际部门、金融部门、财政部门与对外部门等国家四大部门的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问题,因此,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应采取“积极渐近、均衡权变”的开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