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权式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事实性分权”改革是财政分权、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的三重分权过程,仅仅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分权的程度,从而也就无法从整体上确认我国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以1998-2011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地方行政管理分权度、地方产权管理分权度、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非国有企业税收占比、非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比7个指标,对中国式分权进行了全景式评估。在此基础上,对7个多维指标进行加总,得出我国分权组合指标,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中国分权式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组合分权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升高的态势。东、中、西部地区分权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分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分权式改革整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财政分权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分权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而行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此外,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分权的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前的分权形式不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完善财政制度安排,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大经济分权力度,同时不断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