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叶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pSSVi与病毒SSV的相互作用以及SSV的复制起始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叶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嗜酸热古菌,最适生长温度约为80℃,最适生长pH约为3。硫化叶菌含有许多病毒和质粒,我们从硫磺矿硫化叶菌P2菌株中分离到一个新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pSSVi。pSSVi为5740-bp的环状双链DNA,含八个ORF,ORF的排列方式类似于pRN家族质粒。除了CopG,pSSVi编码的蛋白与pRN家族的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较低。pSSVi的复制蛋白RepA与研究较多的pRNl的RepA存在很大区别,前者是一个解旋酶,而后者除了具有解旋酶活性,还具有引发酶和聚合酶活性。pSSVi不含在已知pRN家族中保守的蛋白PlrA。此外,pSSVi编码一个SSV型整合酶,推测其功能是将pSSVi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pSSVi和硫化叶菌SSV病毒在宿主体内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pSSVi可以在SSV的帮助下包装为病毒颗粒并在细胞间传播,而SSV的拷贝数则由于pSSVi的存在提高了数倍。追踪pSSVi的来源时发现,它原本是以整合状态存在于某些硫磺矿硫化叶菌P2菌株中。由于SSV的引入,pSSVi得以从基因组中逃逸下来。总之,pSSVi是一个质粒,但同时具备卫星病毒的特点。pSSVi的获得为构建新型遗传操作体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病毒与卫星病毒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论文第二部分工作是关于SSV1的复制起始机制研究。SSV1分离自芝田硫化叶菌,大小为15465bp。根据GC-skew和Z-curve分析的结果,预测SSV1的复制起点位于病毒基因组的5-6kb区域,这一区域含有许多重复序列以及在古菌复制起点中保守的UCM(uncharacterized motif)序列。运用中性/中性双向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镜技术研究了SSVl DNA复制中间体,发现SSV1采用theta复制模式,复制起点位于病毒基因组的5-6kb区域。采用复制起始位点定位方法(RIPmapping,replication initiation point)进一步确定了SSV1的复制起始位点。这是古菌中第一个得到实验验证的theta型复制病毒,这一工作为构建新型硫化叶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暗物质问题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正在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通过高分辨测量高能电子和γ射线的能谱和空间分布来进行暗物质粒子探测,以期望在这一前沿科学
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 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通过高通量功能基因组筛选得到的抗病毒蛋白,能够抑制鼠白血病病毒、部分甲病毒属病毒和丝状病毒的复制。ZAP与靶病毒RNA
分布式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单模激光输出、较高调制速率的优点,是光通信与传感领域的核心光发射器件。但是其频率稳定性还不足以满足相干光通信系统的
该论文主要讨论了第二代小波变换的特点以及在图象处理中应用.首先讨论了第二代小波变换的提升算法.它与第一代小波变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再依靠傅立叶分析,所有运算完全在
厚膜微压传感器主要用于气体或液体的0~10KPa的微压力测量.在石化、冶金、电力、水文等行业压力、液位测量中广泛使用.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业、医疗、家电、空
随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非经典光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高质量的单光子源,纠缠光子对等非经典光源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基本条件。未来的光量子芯片除了需要
株高是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适度矮化有利于农作物的耐肥、抗倒、高产等。20世纪50年代,以日本的赤小麦为矮源的半矮秆小麦的培育和推广,使得世界粮食产量显著增长,被誉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逐渐成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然而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约束加大,贸易现已成为国家间生态承载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同时使得原本存在于各国
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具有发散射角小,单纵模工作,低阈值等特性.尤其适用于二维面阵集成以及与其他光电子器件进行空间光互联集成.在光计算和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
该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MOSFET中的低频噪声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讨论了低频噪声的数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了MOSFET中载流子数波动模型和迁移率波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