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作为一种超高强、高韧性、耐久性优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使用RPC可以有效减少构件混凝土用量,使结构轻型化,同时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其在土木、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者在RPC的力学性能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RPC性能受原材料品种的影响明显,且不同的养护温度对RPC的强度与孔结构也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本地原材料研究了原材料配合比和养护温度对RPC力学性能与孔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水胶比、砂胶比、硅灰、矿粉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然后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胶比、硅灰、石英粉、钢纤维对RPC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强度高且工作性良好的RPC最优配合比。研究了不同养护温度对RPC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钢纤维种类、聚丙烯纤维单掺或与钢纤维复掺对RPC流动性、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PC的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在250℃高温养护下达到最大值303.5MPa。RPC强度受钢纤维品种的影响较大,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贡献率均大于聚丙烯纤维。在此基础上,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压汞法(MIP)和氮气吸附法(BET)对不同养护温度下RPC的孔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并使用红外光谱(IR)与扫描电镜(SEM)分别对RPC的水化程度与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X-CT测量了孔半径6~220μm之间的孔洞,孔数主要分布在10~40μm的范围内。MIP测量的孔半径范围为0.003~60μm,浆体内孔体积主要分布在3~10nm的范围内。3种测试方法均显示高温养护能细化孔隙,且MIP擅长测量纳米级别孔隙,X-CT更适合测量微米级别的孔隙,而BET对介孔的测量较为精确。此外,IR分析表明RPC胶凝体系的水化程度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而提升。通过SEM观察,发现在高于250℃的养护温度下浆体孔洞内壁生成了针状硅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