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一些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突出特征,特别是其改革发展特征以及大国优势可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基础。现有相关的大多数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经典的跨国公司以及经典FDI理论来解释中国OFDI流动的原因,但是这些基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对于解释中国企业走出去行为仍然需要补充和完善(Mock etal.,2008;裴长洪和郑文,2011)。随着制度学派及其对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日渐兴起,制度研究成为OFDI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制度因素视为认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企业OFDI行为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Dunning,2004; Morck et al.,2008; Peng et al.,2008; Meyer et al.,2011)。因此,在相关的研究基础上,将中国OFDI置入新的分析视角下进行重新审视,具有积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母国制度环境以及母国特征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其运行机制与效应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梳理了中国市场化转型的主要特征以及OFDI的典型特征,在经典OFDI、新兴市场国家OFDI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市场化转型与OFDI的理论框架,并采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及案例分析。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经典OFDI以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理论对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制度因素尤其是母国特殊的市场化转型这一制度环境在塑造中国OFDI行为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跨国投资企业存在国家特定优势等特点,出现了一些需要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补充解释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特征,需要将中国OFDI置入新的制度视角下进行重新审视。制度因素不仅对企业国际化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企业国际化的成效产生影响。由于中国具有大国特征、母国特殊优势(Rugman and Li,2007;Sun et al.,2010;裴长洪和樊英,2010;裴长洪和郑文,2011),母国制度环境因素对于理解中国OFDI企业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Dunning and Lundan,2008; Yamakawa,Peng and Deeds,2008)。(2)基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环境,从制度转型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市场分割与市场化进程,研究制度环境的构建对中国OFDI动机及其行为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首先,地区市场分割降低了地区内部的资本、劳动以及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组织效率以及微观经济效率,进一步弱化了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导致该地区企业竞争力的下降,最终不利于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其次,市场化改革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市场化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樊纲等,2011),给微观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长机会,提升了企业生产率,促进该地区具有更强的OFDI能力。(3)从中国特有的地区市场分割这个母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性地从市场分割影响市场化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业竞争力等角度,探讨了市场分割对企业技术、管理等竞争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形成了市场分割影响OFDI的具体机制。本文采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3 -2010年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对市场分割抑制OFDI的机制及其具体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数据结果验证了 “市场分割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损害企业竞争力,降低本地区企业OFDI能力,在市场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区,平均而言OFDI能力越弱”的理论观点。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住了其他影响地区OFDI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分割显著地降低了地区OFDI水平。同时,市场分割对地区OFDI的抑制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长期累积效应。这说明母国(地区)制度环境(市场分割)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经典的跨国公司理论未能重视的但对于中国这类新兴市场国家又特别重要的经济现象。(4)从市场化这个母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性地从市场化影响要素流动性、非公有企业发展以及放松管制和弱化行政壁垒等方式,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生产率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市场化影响OFDI的具体机制。采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3 — 2010年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Ⅳ、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对市场化推动OFDI的机制及其具体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数据结果验证了“市场化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本地区企业OFDI能力,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平均而言OFDI能力越强”的理论观点。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住了其他影响地区OFDI的情况下,市场化显著地提升了地区OFDI水平。同时,市场化对地区OFDI的提升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长期累积效应。这说明从中国(母国)制度环境的另一个侧面,即市场化,验证了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的重要影响。(5)基于浙江省的典型案例分析表明:作为中国东部的发达地区之一,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总体市场化发育程度较高,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发育较好,尤其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同时,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浙江的市场化程度水平高出很多,市场分割程度则更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本土企业有效地利用本地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本土企业不断实施对外投资与市场开拓,逐步形成浙江特色的对外开放体系。因此,浙江省在市场化转型中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以及成熟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化运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浙江企业的跨国投资,并形成了市场化转型与浙江省企业OFDI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6)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从改善提升制度环境、促进OFDI投资优化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制度环境与OFDI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中国市场化转型这一特殊制度背景,考察市场化改革对OFDI的具体影响,这对于科学审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OFDI)及其互动机制,客观认识并改善现有的制度软环境,推动中国企业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理论上看,本文对有关“制度观(Institution-based View)跨国投资理论”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EMNCs)的研究形成较好的验证和补充,有助于推进和拓展关于制度与OFDI的相关研究。并且,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来自新兴经济国家(中国)的跨国公司(EMNCs)对外投资的实证依据,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发展中大国跨国企业投资动因和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