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很大,对我国的蔬菜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甘蓝新品种的及时供应对“菜篮子”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甘蓝的新品种培育中,杂优育种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一代,是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快速、准确的鉴定自交不亲和性,是这一育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快杂优利用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是以甘蓝的强自交不亲和系、弱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的各12个单株为材料对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法和等电聚焦电泳法等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又对甘蓝的花粉离体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不同授粉条件下亲和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利用荧光显微法花期授粉后24h能准确地鉴定出甘蓝的自交不亲和性,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仪器容易安装,易于掌握。 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甘蓝的强自交不亲和系,但不能鉴定甘蓝的弱自交不亲和系,且强自交不亲和系的特征带在PI8.9~9.1之间。 甘蓝花粉离体培养基的最佳条件为:蔗糖16.62%,硼酸126.04ppm,琼脂1%,培养时间以2h为宜。 甘蓝亲和指数的大小与花粉管的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其一元线性方程为:Y=-2.657355+1.150017 X(Y为亲和指数,X为花期24h花粉管数量) 不同授粉方式对亲和指数的影响为:不同花枝部位花期授粉,以上部亲和指数最高、中部其次、下部最低,蕾期授粉以中、上部的蕾亲和指数较高,下部的较低;不同花龄中,花期授粉以开花后5d的亲和指数较高,蕾期授粉以开花前1~2d的亲和指数较高;一次授粉和连续授粉中,连续授粉的亲和指数较高。因此,在杂优育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中、下部的花枝且花期授粉时间以开花后1~2d为宜;在亲本材料的保持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中部花枝的大蕾,且以开花前1~2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