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者俞可平将“善治”引入国内伊始,善治理论吸引国内学者的持续关注,现如今已成为政治领域的流行话语,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善治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善治理论的应用,而缺乏相对系统和完整地理论体系论述,本文主要是以公共利益为视角,试图对善治理论提出其理论体系的分析框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论述研究本文的背景和意义,并试图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即通过对善治概念的解构进而探究善治的理论内涵,并对善治理论移植过程中的适用性问题提出新的解释视角。第二章主要集中于善治内涵的具体分析,主要从善治之“善”、善治之“治”以及公共利益最大合理化三部分进行阐释,其中善治之“善”是从“至善”以及“善政”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善治之“治”则从“治理”与“法治”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则对善治话语中的公共利益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善治追求的目标应是公共利益最大合理化并阐述其目标的合理性。接下来的第三章是对善治的基础进行研究,承接学者俞可平对善治理论基础的论述,将国家与社会视为其基础,并集中探讨国家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力图找出国家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路径选择。本文的第四章着重探究善治话语中公共利益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同时,提出在善治化的过程中,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合理化的原则即平等原则与正义原则;此外,试图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界定善治理论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边界,寻求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最后一章则是对善治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侧重于强调西方善治理论的生成环境,提出善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来自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公民社会的成熟发展,紧接着分析善治理论对非西方国家的适用性,对于中国来说,可以从共和的公共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和国”两方面来分析善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善治是应对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的新理念,是人类对理想良善生活的具体化,因此,善治既可以作为指导政治生活实践的理论,又可以被视为实现良善生活的实践路径,即善治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合理化的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