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治初期,欧美思想文化传入日本,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日本政府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潮视为“变更国体”的“反体制思潮”,为了对这些“反体制思潮”进行整肃,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即是“思想对策”。而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则来源于日本本土的“思想对策”,其以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指导下的抗日组织为主要实施目标,目的就是要“肃清”一切妨碍日本侵略扩张与殖民统治的东北抗日力量。20世纪30年代中期,东北沦陷区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关东军授权关东宪兵队实施包括情报搜集、集中抓捕、审讯、处置等内容在内的“思想对策”,从而达到破坏沦陷区的抗日组织,控制沦陷区百姓思想言论自由的目的。本文以侵华日军遗留的原始档案——吉林省档案馆藏“思想对策”档案为基础史料对其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正文。第一章,介绍“思想对策”的概念、基础史料、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论述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的出台背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俄国革命以后,对国外传入思想的发展尤为警惕,并逐渐开始针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实施思想整肃运动,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思想对策”。1935年8月末,面对持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关东军效仿日本本土在中国东北地区发起“思想对策”,以严密监控和暴力镇压为主要手段,对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领导下的抗日组织进行残酷镇压。第三章,考察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的实施主体和目标。“思想对策”的统制实施者是关东宪兵队,具体实施者是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思想对策”出台的同时,“警务联络委员会”成立,关东宪兵队司令官任“中央警务联络委员会”委员长,各地宪兵分队、分遣队队长任各地委员会委员长。关东宪兵队凭借着对各地宪警机关统制权的获取,建立了上下一体的特务系统,并通过将“警务联络委员会”改称“警务统制委员会”进一步强化统制权,其后又建立“思想宪兵队”,统制实施“思想对策”。1937年12月,“治外法权”撤废,“警务统制委员会”也随之撤销,但是关东宪兵队依然统制“思想对策”的实施。在其特务系统内,“特务警察”可称为“急先锋”,在“日系指导官”的指挥下,成为了关东宪兵队最为“得力”的助手。此外,针对伪满洲国军实施“思想对策”的主要是伪满宪兵。伪满协和会等机构和组织也在特务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参与“思想对策”的实施。在关东宪兵队的统制实施下,“思想对策”主要以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指导下的抗日组织为实施目标,并依据世界局势与沦陷区内抗日形势的变化相应发生变化。第四章,考察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的实施内容。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情报搜集;集中抓捕;审讯;处置。首先,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通过使用密探、利用叛徒、秘密实施邮政检查等几种方式开展情报搜集活动,并将情报搜集的内容汇编成小册子分发至各地各级宪警机关。其次,依据搜集的情报,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制定严密的抓捕计划,实施集中抓捕。再次,除直接被杀害的人员之外,被抓捕的抗日军民将接受暴力审讯。最后,被抓捕的抗日军民或是被“严重处分”,即立即处死;或是被移交司法机关,并按照伪满相关法规判刑;或是被反利用,即被安插至抗日组织之中,参与实施日伪的特务活动。第五章,阐明关东宪兵队“思想对策”的本质、特征和危害。在关东军看来,“思想对策”是“治安肃正工作”中“思想工作”的内容之一,与关东军实施的“治标工作”和“治本工作”互相配合,对沦陷区抗日组织实施政治镇压。同时,对沦陷区民众实施殖民统治。为此,“思想对策”具有集中性、全面性等特征。通过这种活动,关东军不仅基本掌握了中共东北党组织等抗日组织在东北沦陷区的组织形态及其活动状况,并依据这些情报进行集中抓捕行动,极大地损伤了抗日组织的有生力量,造成了东北抗日武装人员的严重伤亡。
其他文献
土壤微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真菌群落在亚高山华北落叶松林的垂直分布格局,对认识该区域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真菌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8月在山西亚高山华北落叶松林沿土壤剖面采集了枯枝落叶层(P)、腐殖质层(P0)、0-10 cm(P1)、10-20 cm(P2)、20-40 cm(P3)和40-80 cm(P4)共6个深度的样品,利用Illumin
会议
三江源地区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响应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为了研究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土壤剖面功能特征和驱动机制沿发生层的差异,分析了高寒草地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的土壤功能指标(包括呼吸、氮转化速率和酶活等)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功能特征在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层土相比于深层土具有更高的呼吸、氮转化速率和酶活.土壤理化性质中全氮含量是不同发生层土壤功能特征的关键驱
期刊
<正>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自然单元的限制,把知识上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性,有利于学生把碎片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从知道理解知识,到融会贯通运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物圈相关知识一直是历年来高考中的重点内容,
期刊
研究土壤优先流运动特征与植被覆盖、坡位及土壤结构的关系,既能丰富山坡水文学的研究内容,还能进一步揭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机制。以三峡库首大老岭林区常绿林、林灌混合落叶林和弃耕草地覆盖的坡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定量分析了3种植被覆盖的坡上和坡下位置优先流染色特征,阐明了植被覆盖和坡位对土壤优先流运动和坡面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样地染色面积比(SAR)和染色路
期刊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绝不是一种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先进的战略性理论,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拼搏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促使其实现时代化、中国化。基于此,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进行简略回望,并从这
期刊
<正>王向明教授的《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全党的实践主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卓越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期刊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
期刊
<正>要想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要靠初中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持续扩展和积累;同时还得靠老师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这对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很有帮助,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展开教学,从而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文章以此为背景研究具体教学策略,旨在发挥语文课程育人价值,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首先阐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内涵,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落地的思路。其次,依据高中语文教学规律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内涵,简要阐述培养高中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措施。
期刊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探讨了利用课堂资源、共享阅读氛围、分级书目资源等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积极写作、主动交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需求,多措并举,因材施教,让语文学科成为受学生欢迎且热爱的课程。教师要通过深入而富有创意的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师生共识共享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在且行且悟中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