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廊里,关羽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员武将,并没有留下流芳千古的煌煌巨著和和封疆列土的显赫功绩,但却凭借着“忠”,“勇”、“仁”、“义”的人格力量,在数千年风风雨雨的文化迁徙和浮沉中,逐渐神圣化。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关羽已经逐渐走入中国文化圣人的崇高行列,作为“武圣人”接受百世万民的顶礼膜拜。神州上下,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的壮观局面。①
在关羽神圣化的历史过程中,上至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至普通平民百姓,旁至三教九流及其他宗教神社等社会各种力量,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并合力促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关公文化”的诞生。
“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身并不是以理论形态来表现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是一种通过社会信仰、民间习俗、生活习惯的形式传承的文化形态,而关帝庙就是传播发展“关公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在中国历史上,关帝庙随着社会各个阶层对关羽的共同崇拜不断得到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文盲占大多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社会环境中,关帝庙在关羽信仰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功能。
关帝庙最初由宗教建筑而起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承载、传播关帝文化,乃至寄托全民关帝信仰的祭祀圣地。关帝庙的发展过程清晰的折射出了关羽神圣化的时代历程。
本文正是以此为核心和写作切入点,分析考察关羽的神圣化的过程和原因。文章在写作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叙述为主,主要讲述关帝庙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介绍关帝庙中的关羽形象。第二部分以分析为主,主要结合关帝庙的时代发展,探究关羽神圣化的历程和内外在原因。
关羽神圣化过程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现象。一千多年来,它一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充实或更新着自己的内涵。一直到今天,这一文化现象也仍然没有完全成为历史,仍在不断增加着新的内涵。
文章最后,得出了“忠”、“义”精神是关于神圣化历程的现实延续,要正确对待并弘扬关羽形象中“忠”、“义”等性格品质,批判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提倡与弘扬对国以忠、处世以仁、待人以义、任事以勇的人格品质,构建忠义价值观在内的信用体系,以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