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在现代这个高速化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可谓是沧海中的一粟,你可能会认为,它根本无法与青霉素的发现、计算机的发明甚至原子弹的爆炸所带给生活的巨大变化相媲美,但是,它却通过除科学以外的另一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如今的生活。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在最开始是完全令人难以理解接受的话,那么,零的开始似乎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其有与无、好与坏,都没能再有一种新形式比它更能对人类从古至今的记数方式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纵览全人类整个的光辉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如果将悠远的历史长河比作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存体,而不单单只是作为大的事件或时间的编写载体,那么,在文明史发展中拥有零的那块图景部分里,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所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会带来体制结构内的决定性模式转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四大文明发祥地之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它们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风俗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地域疆土,但是,作为孕育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它们对于人类早期各种思想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却有着名符实归的伟大贡献。而本文所涉及到的思想则是关于零,从零的历史渊源为其出发点,通过阐述各国不同环境背景下零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来归纳总结出现今零的使用与远古时期有着怎样的联系,一方面从思想萌芽上来阐释零思维在个文明中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另一方面则是从人类早期数学记数的形式与应用上揭示出不同文明之间由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截然差异,致使零的最终演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形式。也许如今的零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或新奇的事物,甚至它的地位也变得非常卑微,但是,从历史的层面上来说,零对早期数学萌芽的发展贡献可谓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里,由于它们所处的地位高低与作用大小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异,由此,对比于如今零的多元化来看,其演变过程的决定性动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如今庞大的社会体系机制下,零思想的延伸早已不再是区区局限于数学领域中的“小角色”了,在艺术的创作上,布白的空间分配构成了深度的透析视角,书法与绘画中无不时刻在强调着格局的重要性;在修辞学的运用上,零日渐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特色的辞格,文学中大量的使用其作为标点的表达形式,以此来达到文学修辞中特殊的语言气场,从而彰显出作者所要突出的文本语力;在建筑的空间构架上,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使得原本不复存在的物理空间转化为了具有空间效应的心里空间,在一定意义上,零成为了建筑中的第三空间概念而被广为运用。不得不承认,这种全新的、截然不同的零正以它的方式融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谁又会在意到,其实零的起初也只是一个代替数字所需的空位符号而非记数符号呢!古往今来,联系现实,以洛伦兹的科学发现为示例,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工具性,首先,从实践的的层面强调出科学规律的发现来自于被人忽视的极小误差值,如同零的身份也已早已被掩盖一样,再由极小的初始误差值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与尝试,最终获得了惊人的科学突破;其次,从认识论的层面提出感知成分在科学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中所起的作用与反作用,最后,将发展的理论性展望在了洛伦兹的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再一次的突出了其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路径,以及光明的未来前瞻。由此,总结出关于近乎为“0”的极小误差竟可以引发一连串的科学发现的原因,以及洛伦兹对科学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文章的最后,还是回到了零的思想研究上来,不论是作为印度-阿拉伯数字的零还是作为抽象的没有具体形式的零,古印度哲学作为研究零的有关思想的其中之一,将零的深度从数学应用的层面拉升至了宗教哲学的研究视角上来,进一步升华了零的概念,通过追溯沿用至今的印度-阿拉伯数的古印度的社会、宗教、哲学等,深入且详尽的解说零思想产生的本源,已达到关于零的思想研究可以重新被人们所再认识、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