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鉴别WHOII/III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术前预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T1WI平扫+增强、T2WI平扫等常规磁共振(c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比较IDH突变型和野生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常规磁共振征象(部位、信号、水肿、边界、强化程度),最小ADC值(ADCmin),相对ADC值(rADC)和相对最大CBV值(rCBVmax)。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曼-惠特尼 U(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若四格表资料理论数小于5,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和Logistic回归确定各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IDH突变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ADCmin和 rADC明显高于IDH野生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p<0.01)。利用ROC曲线,选择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鉴别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的最佳诊断临界点时,ADCmin的最佳阈值为1.01×10-3mm2/s,其鉴别WHO 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80.00%、93.50%和41.90%;rADC的最佳阈值1.60,其鉴别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80.00%、93.50%和41.90%; IDH突变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rCBVmax明显低于IDH野生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p<0.01)。 rCBVmax的最佳阈值为2.53,其鉴别 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62.07%、90.90%和73.60%。联合常规磁共振、DWI和DSC-PWI检查,其鉴别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 IDH突变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93.10%、97.80%和51.20%。  结论:与IDH野生型WHOⅡ/Ⅲ星形细胞瘤相比, IDH突变型WHOⅡ/Ⅲ星形细胞瘤具有更高的ADCmin和rADC以及更低的rCBVmax。联合cMRI, DWI和DSC-PWI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用于预测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状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估星形细胞瘤IDH的突变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措施对强制性住院治疗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强制医疗所2019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肇事肇祸接受强制治疗
目的:由于人FOXO3A基因外显子区与FOXO3B假基因具有98%序列同源性,故在对FOXO3A基因外显子区的SNP位点的分型,以及对该基因mRNA表达定量分析时,FOXO3B假基因的存在将对结果发生干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分析盆底器官活动度与肛提肌增厚率的相
背景目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意
目的:   探讨复合静注氟比洛芬酯及雷莫司琼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100例初产妇,ASAⅠ~Ⅱ级,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分析腭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常规磁共振影像学征象,探讨常规MRI检查技术在腭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