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RLS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偏头痛、隐源性卒中等。在这些疾病中,RLS的发生率远大于在人群中的平均发生率,而且有其各自的特点,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尚未有对于RLS在排除了偏头痛、隐源性卒中、晕厥及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的正常人群发生率及特点方面的研究。另外目前关于检测RLS采用的最佳体位姿势存在争议,而国际共识会议推荐cTCD检测RLS的标准体位是仰卧位,因此,研究不同体位姿势对RLS检测结果的影响,对确诊RLS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正常人RLS的发生率及特点,鉴于RLS与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在青年人身上表现更显著,观察青年人群RLS发生率是否高于中年人群,进而是否需要进行青年人群RLS筛查,以及早采取相关预防及治疗措施;并探寻患者行cTCD检测RLS时采取的最佳体位。方法:1、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年龄在18岁以上自愿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cTCD检查的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正常人群的标准是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及头部CT、MRI等影像学方法,排除偏头痛、隐源性卒中及晕厥者,排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患者。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对受试对象进行分组,将18~45岁纳入青年组;大于45岁纳入中年组。2、收集2013年8月至2013年11月连续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一患者随机仰卧位、左侧卧位、直立坐姿三种体位下行cTCD检查的临床资料。共收集患者117例,其中以头痛就诊者110例,头晕3例,失眠2例,晕厥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结果:1、共195例正常人入组,男性81例,女性114例,年龄39.8±11.1岁。RLS发生率为28.7%(56/195),其中小量分流39例(20%),中量分流7例(3.6%),大量分流10例(5.1%)。在56例RLS阳性患者中,固有型34例(60.7%),潜在型22例(39.3%)。青年组135例,男性54例(40%),女性81例(60%),年龄34.0±7.7岁。中年组60例,男性27例(45%),女33例(55%),年龄52.7±5.2岁。青年组RLS发生率为28.9%(39/135),其中小量分流28例(20.7%),中量分流4例(3.0%),大量分流7例(5.2%);中年组RLS发生率为28.3%(17/60),小量分流11例(18.3%),中量分流3例(5.0%),大量分流3例(5.0%)。两组发生率与分流量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在39例青年组RLS阳性患者中,固有型25例(64%),潜在型14例(35.9%)。在17例中年组RLS阳性患者中,固有型9例(52.9%),潜在型8例(47.1%),两组分流类型无差别(p>0.05)。2、共收集患者117例(男40例,女77例),年龄30.1±9.5岁。仰卧位静息时RLS阳性率为15.4%(18/117),根据分流等级,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99例(84.6%)、13例(11.1%)、4例(3.4%)、1例(0.9%);屏气时阳性率为25.6%(30/117),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87例(74.4%)、20例(17.1%)、6例(5.1%)、4例(3.4%)。左侧卧位静息时RLS阳性率为23.1%(27/117),根据分流等级,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90例(76.9%)、20例(17.1%)、2例(1.7%)、5例(4.3%);屏气时阳性率为28.2%(33/117),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84例(71.8%)、18例(15.4%)、2例(1.7%)、13例(11.1%)。直立坐姿静息时RLS阳性率为28.2%(33/117),根据分流等级,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84例(71.8%)、22例(18.8%)、7例(6.0%)、4例(3.4%);屏气时阳性率为36.8%(43/117),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74例(63.2%)、27例(23.1%)、5例(4.3%)、11例(9.4%)。仰卧位、左侧卧位、直立坐姿Valsalva动作时RLS阳性率均高于静息时(p=0.001,p=0.002,p=0.014)。无论静息还是Valsalva动作后,RLS阳性率左侧卧位、直立坐姿均高于仰卧位(静息p=0.011,p=0.001;Valsalva动作p=0.007,p=0.002),左侧卧位与直立坐姿无明显差异(静息p=0.221,Valsalva动作p=0.233)。无论各种体位,静息还是Valsalva动作,RLS阳性患者中不同程度分流所占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所选人群中RLS发生率约为28.7%,且以小量分流者居多,青年人与中年人RLS发生率、分流量、分流类型无差异。2、Valsalva动作可提高RLS的阳性率,不同体位姿势可提高RLS的阳性率;左侧卧位、直立坐姿同等程度地增加了检测的敏感性,但左侧卧位临床相关性更高;Valsalva动作及体位变化不能提高RLS的阳性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