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实业家和爱国者,也是近代诗人和词人,在中国近代史上颇具政治、社会影响,人称“熊凤凰”。熊希龄面对近代社会发展转型带来的变化,他走上了仕途,兼谈政治、教育和实业,他把这种生活的力量化作有形的诗词和无形的文字。熊希龄创作颇丰,不仅有着大量的家书信件,还写了许多诗词及少量对联,特别是他的诗词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爱国者的光辉足迹。但目前学界对熊希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政治思想、慈善教育和实业救国等政治角度,很少有学者把熊希龄以文人身份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熊希龄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也尚未纳入学者的视野。鉴于对熊希龄的文学成就受到相应的关注和研究远远不够,或处于待开垦状态的事实,本论文从熊希龄的诗词作品出发,对他的生平、创作概貌、诗歌内容及价值意蕴进行论述,并首次以论文的形式研究其诗词作品,或有益于对熊希龄研究的全面化。本篇论文一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概述熊希龄的行实和他的创作情况,由此揭示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他诗词创作的作用与影响,并还可以对他的著述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第二章为熊希龄的诗词内容研究,探寻他的情感世界。主要从熊希龄的身份出发,于爱国者、仁者和教育者者三个层面展开研究论述。熊希龄的诗词数量近一百七十首,虽然内容有限,但诗作题材多样,兼有匡时济世、酬唱赠和、登山游水和咏史怀古之作。另外,在传统题材之外,熊氏词作还有一些前人所未有的全新题材,如熊希龄写给夫人毛彦文的婚恋词以其别出心裁的内容引人注目,因此熊希龄的诗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第三章为熊希龄诗词感时叙事的艺术特征研究。本章主要立足于熊希龄诗词的感时性、叙事性和兼容性,分别从他诗词感时的社会性、纪实的概括性;叙事的详实性、生动的写实性及鲜明的自传性;同时还从其诗词在情感与理性,情与景的兼容性层面进行艺术特征的论述。纵观他的诗歌词赋,贴于时代,近于生活,与整个社会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融为一体,及时有效地表现出政局的动荡、战乱民族的苦难和大众百姓的心声。同时,他寻着前人的足迹,也把握着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化成无声的诗词,为时代而唱,因此具有强烈、明显的时代感和现实感。熊希龄诗词还注重表现自我的个体,从日常生活和人生经历出发,使之词作带上了叙事性和自传性的色彩。第四章为熊希龄诗词的价值意蕴研究。分别从他诗词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熊希龄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份子,其诗词的文学价值与民族情感的表达有机融合,丰富了湘西民族文学的内容,且促进了湘西民族文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汉文学的价值认同。诚然,他的诗词具有强烈的文学价值。其次,熊希龄诗词作为中国诗词的组成部分,显然也有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本节主要从“爱国主义教材”和“人格教育读本”两个方面把握熊希龄诗词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