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的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价格低廉,因此在开发与应用稀土资源方面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稀土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变色效果明显与物理化学稳定性强等优势,在防伪、家庭装饰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稀土光致变色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丰富稀土光致变色材料,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  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HoPO4:xLi+与NdPO4:xLi+光致变色材料。研究了该类材料在稀土节能灯下与在太阳光下变色的原因。研究发现,Li+的引入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与变色性都能产生影响。采用Eu3+探针探究了Li+的引入对稀土离子局域环境对称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Li+的引入能影响稀土离子局域环境对称性与RE-O2-的共价特性,从而增加稀土离子4f-4f能级跃迁强度,增强样品的变色效果。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适量的 Li+的引入能增强稀土磷酸盐光致变色效果。  2.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d6O5(BO3)3与LiHo6O5(BO3)3光致变色颜料。该类样品在太阳光下与在稀土节能灯下能实现变色,其变色原因与稀土磷酸盐的变色原因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过量的Li2CO3的引入能促进晶体的生成,且当Li+的引入浓度过量2倍时,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表明,调节HO3+与Nd3+的比例,能制备出多种颜色的光致变色材料。  3.采用 TiO2-B2O3-Li2CO3-BaO-RE2O3(RE=Ho3+,Nd3+,La3+,Er3+)体系制备出一类新型稀土光致变色玻璃。通过调节TiO2/BaO的比例,找出了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玻璃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引入其他类稀土离子,能提高Nd3+的引入浓度。而在引入Er3+后,可与 Nd3+进行组合着色,制备出了不同颜色变化的光致变色玻璃。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出了掺 Ho3+的透明光致变色玻璃。这些研究增加光致变色玻璃的种类。
其他文献
石墨烯具有优异独特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在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应用上具有巨大的前景。最近实验发现,h-BN是石墨烯的理想衬底,在graphene/h-BN中,石墨烯十分平整电荷分布均匀。这个体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二者存在旋转失配,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旋转失配的graphene/h-BN的电子能带,探索在该体系中打开带隙的方法,为其在纳米电子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石墨烯具有异常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其纳米带作
Sp2杂化形成的二维石墨烯是具有六角晶格结构的单原子层纳米材料,它有望成为突破基于硅纳米材料技术瓶颈的一种替代材料。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光、电、磁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在量子点、绝缘介质纳米隘口、自旋电子管、发光电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理论方法,对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如下:(1)我们基于分子动
对强子结构以及强子内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真正开始的.强子结构(主要是指较轻的u,d,s夸克构成的强子)是基于SU(3)夸克模型的.在人们庆贺SU(3)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