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系统中,结构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诺斯指出,经济发展不外是“利用保持着的资源”在一定制度下发展结构。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地区要实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其中技术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研究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分布有助于认识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为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有利于实现各地区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很多学者就技术与工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不可否认,技术是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数对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物质形态上的,而不考虑技术所处的社会条件或资源禀赋情况。特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业化国家,而任何工业技术路线的形成都同它所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关。从经济学角度讲,技术水平更看重的是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对增加值的贡献大小。本论文就从这个角度入手,构建模型衡量我国各行业技术水平的相对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技术水平下的行业分布情况。通过上述思路,研究我国东中西部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分布现状,研究的内容及结论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对行业生产总值在不同技术水平的比重分析,东部在技术水平高的行业生产总值比重明显高于中西部,中部总体上来说略高于西部。这说明东部工业结构的整体技术水平优于中西部,并且与中西部拉开了一定的差距。2.东部不仅在技术水平高的行业生产总值占到较高的比重,而且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生产总值比重分布也相对合理。相对而言,中西部在技术水平中等偏下的行业生产总值占到较高的比重,并且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生产总值比重差别较大,表现出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进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工业结构技术水平整体性地提高。3.通过引入图形对东中西部工业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东中西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有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东部的工业结构趋同主要倾向于技术水平相对高的行业,而中西部则倾向于技术水平相对低的行业。其次,东部的工业结构趋同所带来的竞争主要是本地区各省市之间,与中西部各省市工业竞争程度相对较小,而中西部的工业竞争不仅来源于本地区各省市之间,还来自于两地区之间,因为中西部各省市都相对集中于技术水平中等偏下的行业,在技术水平高的行业则与东部基本不存在结构趋同现象。4.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技术水平的理解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东中西部在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分布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论文通过对政策、R&D、所有权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和自然资源要素禀赋进行了探讨,揭示导致东中西部在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分布差异的根源:政策倾斜造成东中西部工业发展条件不同;东部不仅在R&D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高于中西部,而且在R&D经费来源构成和R&D资源分布比中西部相对合理;东部在企业所有权结构、企业规模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市场结构都有利于整个地区行业技术的提高,中西部则相对次之。5.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和借鉴国外经验,根据东中西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区域政策、R&D、所有权结构及市场结构等方面提出有针对的政策建议,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行业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合理分布,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区域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