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崇物”理念的生态意义研究——基于对器物祭祀习俗的考察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而造就其独特文化形态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民族都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起源。日本民族有着深固的“万物有灵”精神信仰,故日本文化的种种形态也多展示着这一文化符号。万物有灵观使日本人视自己为万物中的一种,视山川草木为有生命的存在并付之以人文的关怀,特别是对日常器物的崇拜更为独到。   日本自古就有对各种器物的祭祀习俗。日本的先民认为,当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某些重要器具因破损、废旧而不得不丢弃时,需要先怀着爱怜和感谢之心对其进行祭祀,再统一处理。祭祀的器具包括针、菜刀、梳子、筷子、毛笔以至于如今的电子宠物、假牙、手机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物。祭祀时,一般由器物主人在固定日子把破旧器物带到佛教寺庙或神社,先由僧侣或神官祝祷,人们礼拜,再统一把它们或是焚烧、或是埋入土中。   器物祭祀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崇物理念的民俗活动。它集中体现了日本人的惜物意识,蕴含着人类对于自己创造出的器物世界这一“第二义”自然所抱有的宗教性的感激和报恩情感。自江户时代起,器物祭祀的习俗更趋仪典化,并一直持续至今。   本文旨在参考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器物祭祀习俗为切入点,利用文本分析和实例考察的方法,从宗教民俗学和生态民俗学的学术视角深入分析崇物理念蕴含的生态意义。   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宗教民俗学的视角,分析崇物这一民俗理念的历史形成及其宗教背景,论述其与神道、佛教思想及后现代神秘主义思潮的关系;第二章以对器物祭祀仪典的考察为例,从生态民俗学的视点出发,通过对该仪式的主办人员身份的考察,剖析崇物仪典与物质生产、民众生活的关系:第三章探讨崇物理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态意义,即其与生产、消费中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关系;第四章则结合中国传统民俗,通过考察器物祭祀的中国起源比较中日器物观的异同,阐明日本崇物理念的特点。   日本的器物祭祀能传承至今,说明其与日本社会民众的文化心理需求始终保持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当今的器物祭祀热潮也说明崇物理念与当今人们的生态认知有着相通之处。崇物理念是实现适度消费、循环经济的传统精神源泉之一,是一种构建与自然共生相谐的绿色民俗模式的宝贵精神资源。研究崇物理念,对于正在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当今来说,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HI,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让你远离恐怖的寒暑假补习班,在家自由选择课程内容,通过电视完成补习你是否会兴奋不已?Hello,辛劳的家长们,如果让您足不出户便可以让孩子享用到清华网
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采用语料驱动和频率驱动的研究方法,对三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高频动词短语模式进行了分析。为了考察大学英语教材是否体现了通过任务设计来教授学生
学位
生活在都市里的白领们,每天都忙碌于各个写字楼中,回到家中自然要好好休息一翻。可现在的房价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起,很多白领还都是租房。由于租金等费用问题,白领居住环境
环保尖兵,低碳生活新主张rn市场上,以降噪、节能为主的功能派与以绿色机身为代表的外观派一直是环保手机两大阵营,普通的环保手机非此即彼,很难兼顾.近日索尼爱立信J20成功打
纳桑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和他的作品一直是中外学者讨论的对象。《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自1850年问世以来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小说的
毛泽东的幽默诙谐驱散了延安上空的乌云,凌青如沐春风。毛泽东对罗德里克说:赫尔利最多只给小米饭吃,不开欢迎会,不拍巴掌。“四八”烈士事件“极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搞的”除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在今时今日的年轻妈妈们心目中早已经成为了不二的选择:无论是为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安全感着想,还是从增进妈妈和宝宝间的情感交流考虑,母乳喂养的优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