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热平衡问题分析

来源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可靠、高效、经济、环保的空调方式,近些年来引起暖通行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然而对于严寒地区,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热失衡”现象,成为了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为了研究解决严寒地区热泵系统热失衡问题的适用技术,本文探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面积分区热补偿法”等相关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1.对该工程地下土壤进行热物性试验,测定土壤的热物性参数;2.使用DeST-c模拟软件对建筑物进行全年动态负荷的模拟;3.使用Gambit软件对土壤换热器井群建立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逐时模拟换热器5年的运行工况;4.对土壤换热器井群全年运行中的供暖工况、供冷工况以及两个过渡季节的模拟数据进行分析;5.对土壤换热器井群长期运行5年的模拟数据进行分析;6.模拟土壤换热器井群在无热补偿方式下5年的运行工况,与使用控制面积分区热补偿方式的模拟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7.利用该工程土壤源热泵智能检测平台对系统供热工况下的土壤温度进行实测,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经过1年运行后土壤温度与土壤初始温度相比下降了0.15℃,基本保持了土壤温度的平衡。2.系统运行5年后井群中心土壤温度与土壤初始温度相比下降了0.41℃,土壤温度场得到平衡;3.系统在无热补偿即只运行供暖工况其他时间自然恢复的方式下,运行5年后土壤温度与初始温度相比降低了4.74℃,井群中心位置形成“冷坑”,土壤温度难以恢复,导致热泵系统无法继续正常运行,与热补偿方式运行下模拟结果相比验证了控制面积热补偿方法的可行性;4.通过土壤源热泵监测平台对该工程供暖工况下土壤温度变化的实测,从实测数据监测孔2#、4#土壤温度差与模拟值土壤温度差对比曲线可以看出曲线拟合度很高,走向基本一致,从对比数据来看模拟值土壤温度差与监测值土壤温度差基本一致,监测值土壤温度差降幅为2-3℃,与模拟结果的1.05-3.15℃相吻合,证明模拟结果是准确的。由此可见,“控制面积分区热补偿法”能有效解决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热失衡现象,应该进一步推广利用。
其他文献
油价问题是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石油的生产及价格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试图从影响油价的基本因素中分析油价的近期趋势.一、影响油价的基本因素
对硫普罗宁在汞膜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在pH 2.87 Britton-Robinson 缓冲液中,硫普罗宁于-0.42V(vs.Ag/AgCl)处产生良好的阴极还原峰.当硫普罗宁浓度在2.0×10-7~2
本文在分析婚姻质量概念、"80后"家庭特点的基础上,研究"80后"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提高"80后"婚姻质量。
本文所述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比较选择新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就充分用栈保存各次比较所得的信息,用以减少排序中数据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作为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向公共政策问题转化中对问题现状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因此,为了确
我院副教授祁聿民的社会科学研究专著《商品美学》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美学家,四川大学教授王世德为该著作序.本报编辑部特将该序发表于后,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民生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始终以民生问题为核心,只有更好地改善民生,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一九八五年国家教委批准并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以下简称新大纲).这个大纲为全国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规定了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定性定量化的
丝裂霉素C(MMC)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它在体内活化后可以与DNA以共价结合或交联反应等模式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文中首次采用光谱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
中央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工作仍应继续贯彻好“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二十四字方针。要贯彻好这一方针,高等学校除了要建设一支又红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