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种子前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种子的种皮比较厚,并且质地较为坚硬,导致茄子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差,容易造成茄子种子发芽率低、出苗速度慢、整齐度低等问题,对日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生产中常采用不同的种子前处理技术来对茄子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引发等,提高种子质量、解除种子休眠状态,进而促进种子萌发生长。目前比较常用的提高茄子种子活力的办法就是种子前处理技术。利用不同前处理技术处理过的茄子种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等指标的提高,对茄子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种子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清选分级、引发处理以及种子包衣等。其中,种子清选分级能够剔除种子中的杂质,将饱满种子筛选出来,提高种子质量;种子引发能够通过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指数;种子包衣能够对种子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种子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本次试验以“绿裤小黑龙”紫长茄茄子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溶液和风选分级两种方法,对茄子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处理;采用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维大力、智能聪)、氨基酸(天冬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和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激动素)8种物质用于种子引发处理筛选最佳引发物质和引发条件;进一步将筛选出的引发效果较好的物质加入抗病型基础种衣剂,探索对种衣剂的功能提升情况,进而获得多功能型种衣剂配方雏形。具体结果如下:1.对茄子种子进行清选分级条件筛选。盐溶液分级中,用Na Cl溶液和KH2PO4溶液对茄子种子进行分级,通过对各项发芽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得出茄子种子清选分级的的最佳处理浓度和条件:Na Cl溶液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分级浸泡时间为10min;KH2PO4溶液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5%,分级浸泡时间为10min;风选分级中,利用风选仪分选的最佳风速为8m/s。2.在引发处理中,对发芽指标统计分析后发现维大力、智能聪、天冬氨酸、脯氨酸、缬氨酸、KT-激动素6种处理方法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对茄子种子的萌发、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阿泰灵、茉莉酸甲酯会抑制种子萌发。不同物质最佳处理条件为:维大力(稀释1000倍液,浸泡12h);智能聪(10ng/ml,浸泡12h);天冬氨酸(5g/L,浸泡12h);脯氨酸(15g/L,浸泡12h);KT-激动素(5mg/L,浸泡12h)。3.通过对不同条件引发处理后的茄子种子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不同物质处理会对各类生理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维大力、缬氨酸、KT-激动素、智能聪、复配一、复配二能够提高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KT-激动素、复配一能够提高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缬氨酸、复配二能够提高种子的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脯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智能聪、复配一、复配二能够降低种子的MDA含量。4.采用功能互补和物质类别互补两种方式进行引发物质复配探索,其中功能互补型配方采用10ng/ml的智能聪(发芽率促进效果最好)、5mg/L的KT-激动素(发芽势和苗长促进效果最好)进行复配;物质类别互补型配方采用5g/L的天冬氨酸、稀释1000倍液的维大力、5mg/L的KT-激动素进行复配。常规条件处理后统计发芽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两种复配方法都能够有效促进茄子种子萌发,但是整体效果较配方中部分物质单独处理效果稍差。5.对引发效果较好的维大力、智能聪、KT-激动素三种物质进行植株幼苗生长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这三种处理对茄子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维大力对茄子幼苗的茎粗促进效果最好,智能聪对茄子种子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分干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地下部分鲜重促进效果最好。6.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效果的6种处理与2种基础种衣剂按比例配制成12种不同配方的种衣剂,对茄子种子进行包衣,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和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一号种衣剂更适合茄子种子包衣,且维大力与一号种衣剂复配对种子发芽率的促进效果最好,KT-激动素与一号种衣剂复配对种子活力指数和苗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且复配后不影响种衣剂的抑菌效果。
其他文献
“科学实践”是对“科学探究”的继承与发展,自“科学实践”一词进入科学教育领域,引起了国际科学教育新变革。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实践。因此,本研究对“基于科学实践的单元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分为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两部分进行研究:理论探讨部分:通过阅读大量有关科学实践、单元教学研究的文献,探讨总结出基于科学实践
学位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道家和医家对“夹脊”位置的认知差异。医家认为夹脊的主要形式为“夹脊穴”;道家则以“夹脊关”呈现,聚焦关键部位。医家重点讨论距离脊柱的旁开尺寸,重点落在“夹”;道家则以“夹脊骨”和“夹脊三关”表达对人体后背中轴线的强调,重点落在“脊”。医家基于针刺等治疗目的,关注点最终走向体表;道家则通过内证将夹脊描绘为深入体内的、立体的结构空间。道家和医家对“夹脊”位置的认知差异,体现了二者对人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在生成后即被快速降解,但目前影响HBx稳定性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课题组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HBx具有相互作用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tinases,DUBs),含MPN结构域蛋白(MP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MPND)为筛选获得的蛋白之一。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交叉使得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工业场景向各行各业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验室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也已经出现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无人实验室是一种智能化的实验室,能够自动完成实验室的各种操作和管理任务,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度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无人实验室中的重要设备,机器人能够完成实验室中的
学位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术式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9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和对照组49例(采用胸腹腔镜下根治术)。记录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期刊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视频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体行为识别通过对视频序列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的行为特征并识别出人体的行为类别,其在智能监控、无人驾驶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模态来表示,如RGB、骨架、深度、红外、点云、音频、雷达和无线网络信号等。不同模态的数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优势,不同模态的数据之间具有互补
学位
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取得明显进步,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做出了改变与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团队进行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探讨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的进步。新课标进行改革给高中化学学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对化学学科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授课。
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建设经历了恢复调整时期、深化发展时期、21世纪全新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化学学科体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宝贵经验。展望未来,高中化学教科书建设应当强化素养本位的一体化设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快数字化进程,强化呈现方式创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教本化”与“学本化”的融合;全力推进编写团队建设,加强编写研究
期刊
目的 分析放化疗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2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2例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341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放化疗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期刊
目的 探讨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1例骨化性肌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7~62岁(中位年龄41),病变发生于大腿7例,手掌部1例,小腿1例,上肢1例,臀部1例。9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有肌肉注射史,1例否认有外伤史。组织学病变中均见不规则新生骨,部分病例可见未钙化的编织状骨小梁、钙化骨,其中5例可见骨母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