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教练员的训练能力是田径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当今世界各国教体结合大环境下,高校高水平教练员训练能力的提升,可以使田径训练先进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提高运动员成才率和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力压群雄,是所有国人的骄傲,但在田径项目上,由于刘翔的意外出局,中国男女队一金未得,可以说中国田径运动方面还算不上体育强国,田径竞技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成为世界各大体育强国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模式,同时也符合我国竞技体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1987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出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并批准了部分高校为全国试点学校,各省市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的试点单位。时至今日“试点”工作已过去二十三年了,结果如何呢?四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对各省市高校运动水平的检阅,大运会上表现出来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单就黑龙江省而言,没有大的突破。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水平不高、成绩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是:教练员对现代体育竞赛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训练理论与实践上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多数教练员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缺乏执教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经验,训练方法、手段较为落后,高校高水平运动竞赛多是“拿来主义”,招生一届用一届,训练是在保持运动员原有成绩,而不注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田径后备力量培养上的人才浪费。因此深入研究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方法、执教状态,努力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实现科学化训练,促进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1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田径队教练员的调查,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在训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找出提升高水平教练员训练能力的发展对策,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需求,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对提高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加强高校田径教练员队伍建设,推动我国高校田径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