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然而,由于小麦品种抗源的单一化以及小麦白粉菌的高度变异性,抗白粉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品种的抗性丧失现象仍很严重。所以,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和新的抗源材料,获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将各抗病基因进行累加,对培育抗病性更加持久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国内当前流行白粉菌菌株E09和E20对黄淮南片地区198份小麦品种(系)进行白粉病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抗病基因,以明确其在该麦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此外,对来自国内外130份小麦不同病害抗性材料进行了白粉病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一个STS标记和四个功能标记检测Lr34/Yr18/Pm38位点等位变异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黄淮南片地区的小麦品种(系)对国内当前流行白粉菌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对供试菌株E09和E20均表现抗性的材料仅有6份,占3.0%;仅抗E09的材料有29份,占14.6%;仅抗E20的材料有20份材料,占10.1%;其余126份材料对两个菌株均表现感病。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有56份在成株期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21份材料可能含有Pm2,2份含有Pm4a,1份含有Pm21基因,35份可能含有Pm30,4份含有Pm38。2.130份国内外小麦不同病害抗性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有28份材料同时抗E09和E20,占21.54%;有39份仅抗E09菌株,占30.00%;有34份材料抗E20菌株,占26.15%;其余85份材料对两个菌株均表现感病。同时发现,有85份材料在成株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其中国外材料所占比例较大。供试材料中有25份材料检测到含有Lr34/Yr18/Pm38位点,其中国外材料居多。此外,还发现标记cssfr3、cssfr4可以更准确的鉴定Lr34/Yr18/Pm38位点等位变异情况。
其他文献
为探究玉米C4途径关键酶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三个分别转玉米Zm-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以下简称PC)、Zm-PPDK(丙酮酸磷酸二激酶以下简称PK)、Zm-NADP-ME(依赖于NAD
我的朋友有许多是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在一起说话三句话不离本行,不时扯到通讯报道工作上来。讲具体的工作,大家都有许多话说,可是要给“通讯报道”下个定义,大家
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能够结合到m RNA上,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在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zma-miRNA159c的表达量持续降低,该miRNA可能与籽粒灌浆有关。本研究采用转基因技术,利用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Gt13a驱动zma-miRNA159c前体在水稻品系日本晴中表达,以探究zma-miRNA159c的功能。T0、T1、T2世代阳性检测表明,目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