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铜冷凝管铸轧过程组织演变及冷凝铜管耐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行星轧制紫铜冷凝管坯的铸态、行星轧制过程中轧制态管坯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性能变化趋势分析其行星轧制过程的形变机理;同时采用热模拟压缩试验模拟三辊行星轧机的轧制过程的工艺参数;通过对热交换用铜冷凝管材在3.5%NaCl溶液、0.5%Na2S溶液以及900mg/L氨水溶液中腐蚀实验的研究,分析铜合金管材在不同腐蚀体系中的腐蚀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水平连铸管坯外侧的宏观径向组织为大柱状晶,内侧为细等轴晶;轧制态铜管坯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可以观察到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孪晶亚组织;三辊行星轧制过程中,铜管坯经历了加工硬化和动态再结晶软化两个相反的过程,在轧制完成后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2.热模拟实验表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晶粒尺寸明显变小,再结晶也逐渐趋于均匀;保温时间只对晶粒尺寸有影响;变形速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再结晶;变形温度的改变会对变形组织有明显的影响,也可根据其判断试样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变化趋势。3.热模拟压缩试验过程中,变形温度为700℃,保温3min,变形量为75%左右,变形速率为1s-1,合金所获得的晶粒组织与实际的三辊行星轧制态下的晶粒组织相同。4.紫铜、黄铜HSn70-1、白铜BFe10-1-1及白铜BFe30-1-1等,四种不同的铜合金管材,耐氨水腐蚀的能力都比较强;黄铜HSn70-1在三种腐蚀体系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在氯化物中发生脱锌腐蚀,白铜BFe30-1-1在硫化物中发生典型的脱镍腐蚀。
其他文献
为全力保障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广东省采供血工作的顺利运行,保障人员安全和生物安全,现制定《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指引》,用以指导广东省内各级采供血机
有机氯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污染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脱氯降解行为。将CCl4和C2Cl4的脱氯率作为考察指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是一类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氧离子导体材料,它拥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但是目前氧化锆基材料普遍存在工作温度高,使用寿命短,灵敏度差等
近年来,油田开始部署实施油气生产指挥系统,并结合生产信息化改造,改变了原来的生产运行组织模式,突出以中控室为核心的生产指挥职能,要求中控室值守人员要强化数据分析,及时
本文针对难降解物质的特性拟开发介孔碳材料对其进行吸附处理。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并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对介孔碳进行有目的的改性,以提升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旨在开发吸附性能优、脱附易、循环使用性优的介孔碳及其改性材料。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铁氰化钾对有机小分子污染物DMF进行针对性改性,制备出介孔碳-Fe/CN吸附材料
学位
近十几年来,纳米科技得到迅猛发展,广泛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其中由纳米科学、生物学和医学交叉结合形成的纳米生物医学是最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