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为了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各国纷纷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通过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已经具备创新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自主创新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沉重的资源、环境等压力。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决策。胡锦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践过程中重视吸收马克思主义国家建设理论,充分借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思想,参考西方创新型国家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首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把其作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从大局思维出发,立足于国际视野,在“引进来”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国家发展的同时注意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和关键力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胡锦涛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分步骤、有重点的进行。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制度保障、以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重要举措、以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因素、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社会基础、以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为精神动力,大力开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局面。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所涉及的目标、思路和对策等战略决策,构成了我国未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系统而完整的战略体系,全面勾画了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宏伟蓝图,为我国作出了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部署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产业创新系统效应研究为核心,首先,研究了产业创新的模式,分析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产业系统的创新原理,并从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的关
文章针对传统物流规划中数学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利用可视化仿真技术进行布局的优点和虚拟环境下车间布局的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视化仿真的车间布局设计
教材作为学生的基础读物,传递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包括性别观念。男权社会中的教材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性别问题,使学生无法正确看待两性作用和地位,并对其未来就业和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问题日益重视。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组织和管理经济是列宁对国家问题研究的一个极
市场经济的浪潮变化着传统的伦理道德,人与人在竞争的世界里发生碰撞。人,正在接受着时代对自身的挑战。人,又将如何在物欲横流的天地间秉持心灵的圣洁与至高,而获得真正的幸
区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将研究地理发展过程、地理形成原因以及地理分布规律贯彻落实的重要渠道。区域地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课程中的三大主题内容之一。因
政府目标是政府主导的,但它也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的设定政府目标是在现实与需求产生巨大差距,引起人们强烈不满时,政府才不得不改变其目标,而主动设定是在政府察觉到社会环境
近十年来,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一个流行政策。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前人的研究中,他们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不够。本文着眼于两者之间相互作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炼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股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肥胖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