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星协同近距离操作任务规划与姿轨耦合控制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轨服务已成为各航天大国重点发展的方向,空间近距离操作是其关键技术。多星协同近距离操作在灵活性、完成效率、任务综合成本等方面较传统单星操作方式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协同控制、任务规划等方面却更复杂而难以建模与求解。因此,本文重点对多星协同近距离操作任务中姿轨耦合控制及任务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基于姿轨控制指令耦合,研究了多星近距离自然与强迫绕飞观测任务控制方法。建立了椭圆绕飞观测和多悬停点绕飞观测两种任务模型,设计了在椭圆、空间圆绕飞轨道上观测卫星的两种期望三角形编队构型,将悬停点位置按照起始与终端位置构成平面等角间距分布设计,期望姿态为视线始终指向目标;考虑观测星的期望姿态指令由当前相对轨道位置决定的控制指令耦合关系,采用基于四元数及角速度误差反馈的比例-微分控制律进行姿态控制、改进的人工势场法进行轨道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椭圆绕飞观测任务中,观测卫星均能够有效地跟踪期望相对姿态和期望轨道构型;在多悬停点绕飞观测任务中,观测星依次经过各个悬停点,并且在悬停点处悬停了要求的时间。研究了旋转目标多星观测逼近协同姿轨耦合避撞控制方法。建立了多星快速绕飞与同步逼近吸附旋转目标的近距离协同操作任务模型,设计了适用于空间任意方位的期望绕飞平面和期望姿态指向,考虑碰撞规避,采用基于误差四元数及误差角速度反馈的比例-微分控制律和一种基于混合人工势函数的近距离安全控制律相结合,进行姿轨耦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观测星均能够沿着期望的轨道运行且成功避开潜在碰撞;在观测星信息支持下,逼近星能够同时安全逼近并吸附到目标表面设定位置,验证了建立的任务模型及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多星协同近距离操作主从分层式任务规划方法。基于功能分离思想,建立了考虑观测星-目标星-逼近星夹角约束的观测逼近协同任务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主从分层式任务规划方法;建立了规划计算时间评价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测试规划方法,分析计算成本。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主从分层式规划方法可以获得优化可行的任务计划,以较小代价的控制满足支持逼近的协同观测任务要求;通过合理分配计算任务,可以平衡主星与从星的计算负荷,有效提高规划效率。论文主要对多星协同近距离操作任务规划及姿轨耦合控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多星近距离操作任务设计与实施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为未来在轨服务的低成本、灵巧精细化操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运载火箭新型刚性包带连接装置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刚性包带在升温安装与降温预紧过程中的热力联合作用问题、轴向承载过程中的结构静力学问题和刚性包带分离-捕获过程中的动态响应问题,较全面分析了安装位移、结构刚度和接触面摩擦等关键因素对结构相关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刚性包带连接装置进行了截面结构参数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刚性包带装置的升温安装过程,开展了此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分析。基
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超精密机床主轴回转精度越来越高,传统车削、磨削方法由于受机床精度和检测方法的影响,难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手工研磨的方法目前仍是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的主要方法,限制了高精度轴系加工的发展。论文将光学确定性修形的思想应用到轴系零件高精度加工中,用砂带研抛工具在传统车削、磨削加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轴系零件的加工精度,突破机床加工的精度限制,解决轴类零件数字化修形的难题,对精密、超精
燃料的喷注混合过程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中一切物理过程的初始阶段。能否实现高效的燃料混合是实现稳定燃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燃料的喷注混合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因素影响作用的分析有利于对喷注方案进行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喷注马赫数、喷注角度和喷孔边界层厚度这三个因素对喷注混合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受到喷孔外的压力限制,穿透深度并不会随着喷注马赫数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喷孔外的压力近似等于超声速来流经过一
超轻多孔夹芯结构兼具高比刚度、大比强度、强韧耐撞等优良力学特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这类新型结构质量轻、阻尼小,容易产生及传递低频振动与噪声,对其开展低频减振降噪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声学超材料具有低频带隙特性,能够抑制特定低频范围(低频带隙)的弹性波传播,这为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将声学超材料概念引入到超轻多孔夹芯结
超声速冷却气膜技术(Supersonic Film Cooling,SSFC)常用于对成像制导飞行器的光学窗口进行主动热防护。然而超声速冷却气膜流场结构复杂,喷流与主流相互作用形成激波、膨胀波、混合层等流场结构,使光学窗口附近流场密度分布不均匀,成像时光线穿过该时空不均匀的密度场后发生随机折射,使目标成像发生偏移、模糊、抖动以及能量衰减,严重影响光学成像质量和制导精度。本文对超声速冷却气膜流场开展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狄拉克锥能带结构的零带隙二维材料。金作为一种经典金属,费米能级位于sp带内,同样表现为无带隙性质。因此石墨烯和金不能有效实现光子发射。虽然它们能够通过热载流子复合产生光子,但通常效率很低。这是因为这两种材料的非平衡载流子弛豫时间比辐射寿命快得多。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强石墨烯和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超快光致发光:一种方法是降低非平衡载流子的弛豫速率,另一种方法是增加辐射效率。在本文
翼伞以其质量轻、体积小及操作可控的优势成为精确空投的研究热点,通过一定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可使其精确着陆。但与普通飞行器不同的是,翼伞系统气动特性复杂,难以建立较为精确的模型,同时其飞行环境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受风场干扰偏离目标点。本文针对翼伞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融合动力学的风场预测及归航轨迹设计与优化、飞行过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展开研究,内容包括:(1)进行翼伞气动特性分析
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燃烧产物逸出喷口后(即尾焰)会与电离层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对背景电离层产生扰动。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尾焰中包含多种高温高密度的中性气体成分(如H2O),它们会致使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等多种参量的剧烈衰减,甚至产生人为空洞。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使用天波超视距雷达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以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大大提高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通过数值模拟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进而研究雷达回
二维材料性能优异,在光电子微纳器件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在通过范德华力堆叠而成的多层二维材料结构中,层间扭转角会调控材料的声子、电子特性,影响纳米器件的电学输运、光电响应等性能,因而对层间扭转角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和实验方法,然后基于石墨烯及MoS2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二维材料,制备出扭角双层同质结及异质结,研究扭角对二维材料光谱特性的调控作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深度学习最近在语义分割问题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本文将语义分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金字塔场景解析网络(PSPNet)和逐点空间注意力网络(PSANet),应用到海洋涡旋识别问题上,并且在南海区域涡旋数据集上评估了各个网络的性能表现。在前人的工作中,拉格朗日分析法被用来演示大尺度环流,同时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可以较好的演示中尺度涡两维结构的发展过程。然而,很少研究关注怎么利用拉格朗日分析法针对中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