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程度高,平原区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加之流域天然径流量逐年减少,使得海河流域部分河流呈现出非常规水源补给特征。伴随河流径流补给方式变化产生的现象是流域氨氮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氨氮污染及其一系列附加效应备受关注。海河流域多数河流中氨氮污染已取代化学需氧量(COD)成为影响水质的首要污染物,超标站点NH3-N是Ⅴ类标准的1-10倍,其中北三河、子牙河水系NH3-N污染最为严重,过量氨氮对水环境本身存在危害,使水体逐渐恶化并失去其生态功能。本研究选择重污染河流滏阳河支流牛尾河、北澧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氨氮核算,从点源排放、面源排放及内源转化三方面对污染水体进行全面研究,确定河流水体中氨氮的输入项、输出项及内源转化项各自的核算因子,通过数据统计、模型模拟、模拟实验的方法得出各核算因子氨氮入河量,从而确定水体中氨氮来源、相对贡献量和关键影响因子,为水体氨氮污染治理提供依据。通过逐项核算及汇总,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牛尾河?北澧河流域氨氮净存量:610.219t/a,其中外源氨氮输入量为1347.458t/a,内源氨氮输入量为45.457t/a,氨氮输出量为782.696t/a。(2)全河段氨氮入河主要来源为点源氨氮排放,占氨氮入河贡献量的93.1%。点源排放主要贡献因子贡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沿河企业排污口排水﹑污染支流汇入,在6个河段均为主要贡献项?其中工业排污口排放主要集中在河段Ⅰ,Ⅱ及Ⅴ?提升WWTP出水水质,对流域氨氮控制起到关键作用。(3)针对每个河段,除去上游来水氨氮污染外,污染输入最大的项依次为:Ⅰ-污水处理厂排水,Ⅱ-排污口排水,Ⅲ-农业面源,Ⅳ-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Ⅴ-污染支流汇入,Ⅵ-污染支流汇入?以上各段输入项表明,各河段氨氮入河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排放。(4)全河段非点源氨氮入河贡献项:农业面源,占非点源贡献量的35.4%,说明农业化肥污染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是非点源氨氮污染的主要途径,其次为城市面源,占28%,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降雨产生的路面积水通过路面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氨氮大量入河?(5)氨氮输出项最大贡献项分别为河流输出和河床下渗,输出量和下渗量分别为327.208t/a和320.292t/a,下渗水量较大,可能为傍河潜水井灌溉所导致。其次为农田河水灌溉和氨氮挥发输出,输出量分别为99.722t/a和35.474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