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酸ABA对UV-C辐射下大豆幼苗的影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豆东农42、中黄57、晋豆36为材料,分别研究了UV-C对其株高和节间、抗氧化防御系统、总黄酮、花青素、蛋白质、糖、脯氨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晋豆36为材料,研究外源ABA和钨酸钠喷施对UV-C下的大豆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氮代谢、及黄酮类变化的影响,UV-C辐照强度为4.5W·m-2,每天辐照2h,实验结果如下:(1)UV-C辐射提高了东农42、中黄57、晋豆36幼苗叶片中SOD、APX、GR活性,增加了GSH和ASA的含量、可溶性总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花青素含量,抑制了幼苗的株高和节间生长。(2)UV-C辐射损伤了大豆幼苗叶片PSII,抑制了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qP、NPQ(P<0.05);外源ABA喷施减缓了UV-C对大豆幼苗PSII的损伤,提高了总chl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qP、NPQ(P<0.05);相反外源钨酸钠的处理加剧了UV-C对大豆幼苗PSII伤害,显著的抑制了光合作用,大大降低了总chl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qP、NPQ(P<0.05)。(3)UV-C辐射使得大豆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O2-产生速率、MDA含量、H2O2累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提高(P<0.05);外源ABA处理抑制了大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相反外源钨酸钠的处理大幅增加了O2-产生速率、MDA含量、H2O2含量,显著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P<0.05)。(4)UV-C辐射降低了大豆幼苗氮代谢关键酶NR、GS活性(P<0.05),NO3--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肽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外源ABA处理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NR、GS活性,NO3--N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P<0.05),肽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外源钨酸钠的喷施提高了NR、GS活性,显著降低了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硝态氮的含量、肽酶和蛋白酶的活性(P<0.05)。(5)UV-C辐射后大豆叶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AL活性增加,其体外抗氧化的实验表明,叶黄酮的DPPH·,·OH-,O2-·清除率提高,总还原能力提高,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增加(P<0.05);外源ABA处理后,总黄酮显著提高,PAL活性增加,黄酮DPPH·,·OH,O2-·清除率降低,总还原能力提高,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含量增加(P<0.05);外源钨酸钠的喷施降低了总黄酮的含量和PAL活性,其黄酮的DPPH·,·OH-,O2-·清除率降低,总还原能力降低,大豆苷的含量降低(P<0.05)。(6)UV-C辐射后,大豆幼苗的株高和干重鲜重降低(P<0.05),外源ABA喷施后,大豆幼苗的株高显著降低了,而干重显著增加;外源钨酸钠的喷施株高的抑制减缓了,干重显著降低(P<0.05)。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相和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比较混乱,如何有效的存储与管理这些海量影像数据,是当前面临的
会议
固体充填开采沉陷控制技术是解决“三下”压煤开采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固体充填开采在杨庄煤矿口子酒厂二分厂下开采的应用案例,通过实测数据、物理模拟及数值
碳捕集与封存(CCS)作为一项具有大规模碳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然而CO2地质封存存在泄漏风险,CO2地质封存的风险评价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