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深蓝色磷光Ir(Ⅲ)双三齿配合物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不断走向成熟,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从设备制造到面板制造再到VR、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逐步实现商业化,OLED显示产业出现急剧增长的态势。近几年,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作为第二代有机发光材料备受关注,其发光量子效率能够达到100%。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材料大多为过渡金属配合物,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是三价铱Ir(III)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并且可以调控发射光谱的色温。在磷光发光过程中,中心的Ir(III)诱导配合物发生单重态和三重态的系间窜越,可以发出可见光区域的纯蓝色光谱。Ir(III)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形成稳定八面体结构,在稳定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可以通过调和辅助配体或取代基来影响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本研究利用理论化学的计算方法评价了一系列蓝色磷光双三齿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比较三齿配体中不同取代基的作用,分析了它们对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过程的具体影响。我们运用DFT和TDDFT理论方法研究一系列铱过渡金属双三齿配合物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辐射跃迁过程、非辐射跃迁过程和系间窜越过程。通过自旋轨道耦合理论计算辐射跃迁速率常数,并详细分析影响辐射跃迁速率常数的因素。我们计算了不同配体和不同取代基配合物的非辐射跃迁速率常数。我们不仅分析了影响磷光量子效率的因素而且进行了合理预测。在这些配合物中,skyblue、1-4是已在实验室中合成的,我们设计了能发射出高效的蓝色磷光配合物5。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4结构的两个六元环配体之间引入一个氧原子,使磷光光谱发生轻微的蓝移。引入的氧原子导致跃迁偶极矩减小,从而降低了辐射跃迁速率常数(kr);另一方面,与强吸电子基团CF3相比,给电子基团But可以增大kr。此外,对振动模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频区较高的重组能导致了更快的非辐射跃迁(knr)过程。我们希望本研究中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在实验室合成更加高效稳定的磷光分子。
其他文献
3-甲基-3-丁烯-1-醇(MBO)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在建筑、药物、香料、材料等诸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以异丁烯和甲醛为原料,采用高温氮化法制备的含氮
我国水果生产市场巨大,水果的生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增,但由于我国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不断减少以及我国水果产业的自动化采摘程度不高,这些因素对我国的水果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水果市场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发展水果自动化采摘技术的相关研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完成对目标水果检测是水果自动化采摘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目标检测领
氧化铝球由于圆度好、流动性良好和耐高温等优势而被应用于浆料的填料。要保证原料不受挤压而破碎,还需要调控堆积密度来保证制品的保温隔热性能,另外陶瓷球的寿命关系到下游
苏里格南区马五5气藏是典型的碳酸盐岩气藏,目前开发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气井产水量大,产水来源不明确,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气水规律认识不清,产水气井缺乏合理的产能评价指导,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对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水样中分离出的两株菌种CHY01和GSA152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化学等表型特征和基因组大小,GC含量,基因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导致多种病症,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S.aureus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
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除了自身服务功能外,其自主导航技术是关键。相比起视觉导航的大计算量,激光雷达导航的计算量更小,实时性更好,因此是当前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导航方式。能否实现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导航,基于雷达点云数据的环境特征提取,以及最优路径规划是核心。为此,文中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为了解决机器人室内环境地图构建过程中障碍物特征提取不全面和精度低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角系数和差分曲率的特征提取算法。利用
汽车轻量化是近年来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受汽车工业青睐的轻量化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板(High Strength Steel,简称HSS)和碳纤维增强复合
在生产人造金刚石的过程中,人造金刚石合成块在合成工序中起到向石墨芯柱传递压力的作用,而在合成工序结束后需要将石墨芯柱从合成块中提取出来。目前,从合成块中提取石墨芯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的CO_2浓度逐渐增加,寻找可行方法降低CO_2浓度,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高价值能源是目前研究热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是其中一种优越途径,甲醇用途广泛,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但该反应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挑战,例如CO_2的活化、甲醇的选择性低以及催化剂寿命短等问题。如何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