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基化是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在细胞表面和体液中蛋白质糖基化的改变是与癌症或其他疾病状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针对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主要有CEA、CA125、CA153等,但在对这些肿瘤标志物的实际临床检测当中,发现基于这些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所呈现出的肿瘤阳性检出率以及特异性并不理想,用于肿瘤诊断的价值有限。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或肿瘤诊断模式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会导致血清蛋白糖基化方式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依据。在本研究中,发展建立了基于抗体芯片捕获血清样本中的CA153、CA125、CEA等天然标志蛋白,然后再用可特异识别岩藻糖、唾液酸、甘露糖、N-乙酰半乳糖胺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5种常见聚糖结构类型的15种凝集素(AAL、LCA、MALⅡ、SNA、ConA、WGA、DBA、SBA、PNA、VVL、DSL、SJA、UEAⅠ、GSLⅡ、LEL)分别进行检测的标志蛋白自身聚糖结构分析策略。共完成了对49例健康对照组样本、31例乳腺癌组样本、24例宫颈癌组样本和19例卵巢癌组样本中的CA153、CA125、CEA三种常见肿瘤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这些标志蛋白自身聚糖水平的测定。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样本中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CA153和CA125在乳腺癌样本组中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CEA在宫颈癌样本组中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CA153、CA125和CEA在卵巢癌样本组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变化。这一结果表明基于CA153、CA125、CEA这三个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对于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不大。通过对血清中这些标志蛋白的聚糖水平以及聚糖水平/蛋白水平比值的比较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样本相比,CA153蛋白上的岩藻糖类型结构、CEA蛋白上的唾液酸以及N-乙酰半乳糖胺等类型结构的含量在乳腺癌样本组中显著增多;CEA蛋白上的唾液酸类型糖结构的含量在宫颈癌样本组中显著增多;CA153蛋白上的唾液酸类型糖结构的含量在卵巢癌样本组中显著增多。而且以这些标志蛋白自身聚糖信息变化作为肿瘤诊断指标有着更好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由于血清样本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这些蛋白聚糖结构信息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制备了包含15种凝集素的凝集素芯片,通过对标记的临床血清样本检测,获得所收集的全部123例样本的血清蛋白聚糖结构信息指纹谱。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能达到最佳样本分组判别的凝集素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方程,结果对健康对照样本和肿瘤组(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样本进行回顾性诊断的总正确率为84.6%;针对肿瘤样本组也建立了用于区分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判别函数方程,结果对三种肿瘤样本进行回顾性诊断的总正确率为85.1%。本研究工作表明,无论是利用血清中特定蛋白的自身聚糖水平/或结构的变化,还是利用血清样本中蛋白聚糖结构信息谱的变化,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妇科肿瘤诊断结果,可为常见妇科肿瘤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