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多用户上行共享信道实现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TD-LTE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实现的关键技术,在TMS320C6670多核DSP芯片上完成了多用户PUSCH的功能验证,并基于信道模拟器进行了传输性能测试。论文首先基于TD-LTE Release8物理层协议分离出PUSCH的功能子模块,对关键算法进行选型,给出了上行多用户PUSCH的传输方案设计;利用Matlab搭建了发射机和多用户接收机的链路级浮点仿真链路,通过将发端输出信号格式与第三方提供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发射机与协议规定的一致性;论文在高斯信道下进行了多用户接收机性能分析及仿真,一方面验证了算法选型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后续定点实现提供资源评估和算法性能的参考。论文分析了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的硬件实现平台,着重探讨了多级缓存的结构及其特点,研究了缓存一致性维护的实现模式;分析了基于Navigator的位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的调用;结合LTE系统,针对BCP分别设计了典型编码和解码场景下的工作方式;针对FFTC设计了傅里叶时频变换和预编码的工作方式;在典型参数配置下,通过测试实例对BCP和FFTC分别进行了功能和性能的验证,从复杂度和输出精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文深入研究了上行多用户PUSCH在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上的实现。论文基于多用户PUSCH的传输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资源评估;给出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任务模块划分和软件设计流程;论文依据协议,设计了TD-LTE上行多用户PUSCH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发端基于BCP的信息比特级处理及调制、利用FFTC实现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以及用户参数更新、参考信号生成、资源映射、7.5kHz频偏和组帧;收端基于FFTC的SC-FDMA解调、基于变换域加窗滤噪的信道估计、迫零均衡及最大比多天线合并、基于BCP的解调、解扰和解速率匹配、基于TCP3d的信道译码和CRC校验以及解资源映射、本地导频生成等;论文针对FFTC调用过程中的动态定标设计了定标补偿方案;对定点实现的关键模块与浮点仿真链路进行了性能差异分析;论文还对软件实现复杂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论文基于实验样机的整体结构和协议规定,完善设计了上行多用户PUSCH的物理层与调度层及射频单元的参数接口和工作时序;完成了上行多用户PUSCH的物理层与调度层和射频单元的直通联调;通过信道模拟器测试了实验样机中多用户PUSCH在高斯信道下的性能,验证了论文所提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传统的磁记录技术受超顺磁效应的影响,记录密度的提高受限,因此随着对大容量、高密度的存储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新型的存储技术,图案化介质应运而生。与传统的记录介
由于通信网络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的端到端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满足无线局域网中的服务质量比有线网络更具有挑战性。因为无线网络具有干扰,站点的移动性和信道衰落特性。最新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群组通信的新型应用不断涌现。在群组通信中,为了使合法用户能够高效便利地得到授权的服务和信息,而使未授权用户无法通过窃听截取等手段得到任
左手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的人工合成材料,它具有自然界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近年来对左手材料的研究已经从微波段扩展到红外及光波段。突破传
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日益进步,相关电子设备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显著增强,且在多用户系统和全双工系统中尤甚。在频带受限的有限空间中,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