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CT检查在临床应用的越发广泛,受检者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降低辐射剂量会降低CT图像质量,增加漏诊率。如何在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CT图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从而推进CT的合理使用十分必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CT的空间分辨率是评价CT图像质量的指标核心指标,其对诊断信息的获取和疾病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空间分辨率测量的主要方法有线对法、MTF法等,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CT的日常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研究在不同低剂量扫描条件下线对法与MTF法对CT图像空间分辨率反映的情况,以及对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2.研究Q2因子作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方案评价标准的可能性。方法1.本研究使用的医用CT机型号为GE LightSpeed 16 CT,将Catphan 500体模放置与检查床上,中心线分别定位于CPT528及CPT486模块的中心,进行扫描获取CPT528及CPT486模块的图像。扫描条件:CT机自带常规胸部扫描条件(120kV 200mA)以及低剂量扫描条件(电压:80kV、100kV、120kV、140kV四档;电流:10mA~60mA,10mA递增)。调节CPT528扫描图像的窗宽窗位,观察各扫描条件下肉眼可清晰分辨的线对数,所得读数即线对法目测值。使用Matlab R2011b编写程序,测量对CPT528扫描图像中的点扩散函数(PSF)进行测量,再对PSF进行快速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再经计算得到MTF曲线上50%MTF值与10%MTF值。使用SAS8.2软件对线对法目测值与10%MTF值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两种空间分辨率获得方法(线对法与MTF法)之间的相关性。2.使用常规胸部扫描条件(120kV 200mA)以及低剂量扫描条件(电压:80kV、100kV、120kV、140kV四档;电流:10mA-60mA,10mA递增)对躯干体模(320mm×140mm由)进行扫描。使用Unfors/8201023-C Xi笔形电离室测量CTDI100,并计算出CTDIW,根据螺距计算出CTDIvol。结合第一步实验的MTF值、噪声σ计算Q2因子大小,选择Q2因子较大的扫描方案(120kV 50mA、120kV60mA)对肺结节病人进行扫描,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者的结节发现率。结果1.常规条件下获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于低剂量条件。线对法目测值与MTF为10%时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一致(t’=0.18 P=0.8556)。低剂量条件下部分MTF曲线受噪声影响导致MTF值增大。2.与常规扫描条件相比低剂量扫描条件下(120kV 50mA、120kV 60mA)虽然窗位为纵膈窗时纵膈区伪影与噪声有所增加(原因为纵膈区组织密度较肺区为高且密度差较小,低剂量条件下不能很好的在图像上进行区分),但肺窗依然能分辨肺结节以及周围解剖结构,并且两者的结节发现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验证了线对法目测值与10%MTF值的一致性,为主观性测量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供了客观依据。2.通过实验对标准扫描条件以及低剂量扫描条件诊断准确率的统计学分析,证明以Q2因子作为低剂量扫描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可行的,为低剂量扫描评价提供了一个依据,为解决了当前低剂量扫描条件差异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从而推进低剂量CT在临床上的使用,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