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攻防特征研究

来源 :武汉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对三篮球项目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三对三篮球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我国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也将三对三篮球项目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中,三对三篮球项目的发展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业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攻防特征为主题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围绕竞赛规则特征、进攻特征、防守特征、各组别竞赛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我国三对三篮球体系,并为三对三篮球的训练与竞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期有助于提升三对三篮球运动发展水平。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的竞赛规则方面,其与五人制篮球相区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对三篮球比赛具有个人攻守面积大、进攻容易防守难、技战术简单;比赛单次进攻时间短、攻防转换速度快;圆弧线外得分效益高、球队累计6次犯规后再次犯规罚球两次;球队教练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内临场指挥,且在观战区也不得指挥比赛。2.“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进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个人进攻多于基础配合进攻次数,但基础配合进攻成功率相对较高;男子公开组个人进攻次数和基础配合进攻次数相差最大,女子青年组相差最小;在基础配合进攻中,以掩护配合为主要进攻方式,策应配合很少出现,进攻成功率上,传切配合成功率最高,策应配合成功率最低。(2)得分的主要构成为1分球和2分球,1分球命中率高、2分命中率偏低;4个组别中,女子青年组命中率较高,女子公开组命中率较低。(3)限制区投篮次数最多,圆弧线外的投篮次数增加;在圆弧线内进攻时,限制区投篮次数明显多于限制区外投篮次数;男女青年组各区域投篮次数相差不大;男、女公开组圆弧线外和限制区投篮次数多。(4)助攻多为基础配合进攻后接球队员投篮和上篮。(5)抢获进攻篮板后二次进攻得分成功率高。3.“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防守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防守方式主要是以人盯人为主,在防守基础配合上以换防为主,协防、夹击为辅,协防、补防难度大;防守无球队员时,需人球兼顾,防止进攻队员空切篮下;防守有球队员时,需根据进攻队员的技术特点,选择合理的防守策略。(2)防守篮板多为1人抢夺篮板,3人同时抢夺情况较少出现;犯规次数少,罚篮次数少。(3)封盖和抢断次数较少,抢断多为断传球。
其他文献
<正> 深入总结"三讲"教育的宝贵经验,并把它运用到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中,对于在全区农村牧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新的世纪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正>赤峰市紧紧围绕实现社区建设"三有"和构建城镇"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工作目标,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和投入力度,在实现"三有一化"目标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创新一个模式,不断加
从许霆案到于欢案,从案件被曝光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到后来舆论的不断发酵,自媒体的舆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自媒体平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及时便捷地发表观点,监督司法,
<正> 他的小说象早春刚刚开冻的河川,在阻遏中汹涌着力的涡漩。他讲述的故事几乎都平淡至极,而深厚的底蕴却分明暗示着我们某些超越现实人生之上的内容。他的作品富于节奏感,
目的:观察朝医方太阴调胃汤合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研究朝医方太阴调胃汤合熊胆散对MCAO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对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用药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朝药低剂量组、朝药高剂量组、西药阳性对照组5组。除假手术组仅切开颈前皮肤并钝性分离单侧颈总动脉外,其余4组大
在进化计算领域中,多目标优化算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科学或者工程领域中,约束条件往伴随多目标优化问题一起出现,约束条件相对较多且苛刻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分别以浓度0.00%,0.25%,0.50%,0.75%的水溶性蜂胶与1.50%的壳聚糖、1.00%的氯化钙配制复合涂膜剂,对鲜切苹果进行涂膜处理,检测鲜切苹果在不同时期失重率、褐变度、可滴定酸
选择性通达模型认为,个体通常会在自我和常模之间进行相似性检验或相异性检验。而个体选择差异性检验还是相似性检验,主要是看自我信息和常模信息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与常
白菜(Brassica rapa,AA,2n=20),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先后经历多次全基因组复制以及随后的二倍体化(diploidization)事件,形成现在的栽培种二倍体白菜,在基因组结构上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生代六倍体(mesohexaploid)。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性繁殖所必需的,经过染色体分离最终产生单倍体配子以形成后代。本实验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人工诱导获得白菜型油菜单倍体(n=?=1
文章描述了OTN的定义及设备类型分类,分析了电力系统OTN骨干通信网的应用需求,从网络结构、设备选型、系统容量、网络保护等方面探讨了OTN在电力通信网的应用策略,并展望了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