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文化感知·文化创造力—《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文化对比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也正在转换研究和实践的视角:从语言视角转移到了文化视角.然而,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的论争主要是在英汉翻译领域内展开的,有的主张归化,有的主张异化,观点难以统一.这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传播是极其不利的.该文试图通过将这一论争扩展到汉英翻译领域,来改变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不平衡现状.作者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来探讨应该如何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也就是在翻译中如何保持源语文化特异性以及如何将中华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得出结论:杨氏夫妇以异化为主要翻译策略,采用了更多的语义翻译、文本翻译和以原语语言文化为归宿的翻译;霍克斯以归化为主要翻译策略,采用了更多的交际翻译、工具翻译和以目的语语言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在文化内容的翻译上杨译本优于霍译本,因为它更忠实于原作,宏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翻译工作者有责任突显中华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精神,使其在世界文化能够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当前,特别应该把重点放在向国外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上.通过该文的研究,作者认为异化翻译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加有效,并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将成为主导翻译策略.鉴于这一点,应该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中逐步增大异化的比重.如此,才能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发挥其对外族文化的影响,从而逐渐改变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长期存在逆差的现实.
其他文献
20世纪的美国女性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女性的生命体验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言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更使得美国女性小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
该文作者对电子商务中的非言词表达方式进行分类并展开文体特征分析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这是语言学领域里一个比较新颖且尚未引起广大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足够关注的语言现象
本文旨在研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在必要时可对原文的结构和形式进行调整,以实现信息上的对等,最终使
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分为四章)和结论。引言部分简单介绍这一作品及其研究现状,并说明了论文的写作目的和论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文化研究,以及《喜福会》出现的文学背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nd out non-English-majors attitudes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materials and gener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影视,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之一,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应当予以足够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因多媒体自身强大的功能,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学校的各科教学中,
许多学者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翻译中必须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或独特手法,以便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文学性。本文作者则认为在译文中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行不通,也不能取得
政治语篇是研究公众语言的重要载体。其中,政治演讲是政治语篇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政治演讲有助于增加公众的政治参与度,达到说服公众的效果,并实现宣扬国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