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群体、地缘关系与国家公民化——岳北地区宗族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湖南衡山岳北地区的宗族结构在传统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情况与共和国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情况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将该地区与华东、华南、东南等地区的宗族结构进行简要的横向对比,试图找到这一地区宗族结构从运行与稳固的状态走向淡化和解体的社会原因。文章首先将宗族结构定义为一种社会结构,并对该地区宗族结构的变迁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力求从中这一过程之中了解到“国家-宗族—个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本文认为岳北地区传统社会的宗族结构比华东、华南、东南等大部分南方地区的宗族结构远为松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岳北地区的主要宗族群体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外地迁入,迁居后的小家族与原有宗族结构脱离;其次是岳北地区的自然地貌和多姓历时迁入使当地居住格局呈现同姓宗族散居,一村多姓混居的状况,在传统社会两大基本社会关系构成上,出现了以生产居住为主的地缘关系对同族血缘群体的疏离。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该地区宗族结构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国家权力将阶级成分引入血缘、地缘基础上的差序格局之中,当地的族长、族产、祠堂等宗族结构外显因素在国家权力下沉和公民政治身份化的过程中消解。改革开放至今,当地虽然出现修谱、修坟等宗族复兴迹象,但是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血缘、地缘和国家公民化过程中形成的阶级成分、业缘、趣缘等多缘关系并存的格局取代了传统乡村社会中“血缘一地缘”的二元关系格局,致使岳北地区的宗族结构无可挽回的由淡化走向解体。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财富分布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然而,虽然财富分配发生了巨变,中国社会却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出于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水利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工业规化和民生
文章就基于绿色节能理念下的建筑暖通设计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文章从以下几个内容上开始讨论,绿色环保技术帮助暖通工程起到节约能耗的原因,现在暖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沃尔玛中国卖场的劳动过程。在文章中,作者扩展了劳动过程的范围,使之不仅包括员工的具体的日常工作实践,而且把员工最关心的升职制度纳入在讨论中。  
学位
太和县各基层党组织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民主大事来抓,层层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织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包联制度。县、乡镇、村基层党组织把关爱农村留
文章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传统稳定的婚姻家庭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说明在城市化、非农化的进程中,在国家宣传男女平等宏观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诸多原因形成了少数民族多沿陆地边界聚居分布的传统格局。在我国漫长的边境沿线及其毗邻的周边国家之间,世代居住着30多
我们知道,在中国政策因素对人们实际生育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随着计生政策近三十年的实施,在人口数量控制上取得的了巨大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等负面
学位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持续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农用地不断被侵占,失地农民随之大量出现。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转移到城镇生活,骤然而来的环境变换使失地
本研究从特殊孩子的母职经验出发,通过分析特殊孩子的母职实践现状,发现了母职优先性的呈现,由此本研究试图从母亲们坚守母职的动机和支持力量,探寻母职优先性背后的社会建构机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