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因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绿色合成、催化、气体分子储存和分离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比于ILs的主体相,气液界面处ILs具有更多样的结构、更多的功能和性质。然而,当前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主体相中ILs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而对于界面处ILs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认识较少。因此,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咪唑类ILs在气液界面处的结构、动力学和氢键性质。在第二章中,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咪唑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其在气液界面处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相比于主体相,阳离子[Bmim]+在界面处的优势取向为咪唑环垂直于气液界面且烷基链指向真空。研究发现,这种优势取向是疏水性相互作用和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还发现[Bmim]+的丁基链在界面处呈现两阶段的旋转行为:第一阶段是丁基链位于真空相;第二阶段是丁基链由真空相旋转进入液相。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丁基链在第一阶段的旋转行为是由气液界面处较弱的氢键相互作用主导,而第二阶段的旋转行为则由丁基链的疏水性相互作用主导。在第三章中,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混合ILs 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在气液界面处的分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Bmim]+因具有更长烷基链,因此更容易分布在气液界面最外层,而[Emim]+则更靠近液相分布。这使得这两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在气液界面处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我们还发现,相比于纯ILs的气液界面,[Emim]+在混合ILs界面处的氢键作用变强,其转动变慢;而[Bmim]+阳离子在混合ILs界面处的氢键作用变弱,其旋转变快。本研究工作在分子水平上考察了咪唑类IL在气液界面处结构、旋转动力学、和氢键性质,丰富了ILs在界面处结构性质。同时,我们的研究工作对实验科学家理解IL在气液界面中的相关性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