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汽车CAN总线的异常检测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联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颠覆性的改变,车载设备为了有效地接收通信服务,必须连接到外部网络系统,导致车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是一个低级别且应用广泛的协议,设定时不支持任何本质上的安全功能,使得CAN总线成为黑客的首要攻击目标。在CAN总线的安全防御策略中,异常检测技术由于不会造成网络通信延迟而被广泛使用和研究。为此,本文将对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车载CAN总线进行分析研究,针对CAN总线的特点和潜在的隐患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目前针对CAN总线的攻击方式和异常检测模型。本文主要的工作与创新点归纳如下:1)分析CAN总线的网络通信原理和数据帧格式的特点,研究车载CAN总线的局限性,总结多个攻击方式的特点和产生的后果,具体分析了多个攻击场景,包括重放攻击、伪造攻击、悬挂攻击和伪装攻击。随后归纳常见的CAN异常检测模型,包括基于统计、物理特性和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模型。2)从CAN总线数据报文的特点出发,将报文数据域划分为8个特征,在没有总线报文标识功能的情况下,根据每个报文ID的数据域分布特点,对异常检测模型进行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数据域内容的基于梯度提升算法的异常检测混合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在抵御篡改攻击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3)从数据样本不平衡的情况出发,由于总线报文数据无标识的功能,通过结合信息熵作为特殊标识组成新的数据集,并且引入焦点损失函数来改进XGBoost算法,更关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难分类的样本数据。实现了基于FLXGBoost的算法的异常检测,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证明该异常检测模型在针对样本分布不平衡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网联汽车的安全防护是个新趋势,本文初步研究了适用于车载CAN总线的异常检测技术,在应对篡改攻击和数据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中,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异常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对网联汽车的安全防护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现代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传输距离较远,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收发线圈的对位发生偏离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仍会有较大降低,严重影响系统性能。而改变发射线圈结构是实现抗偏移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探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主流的传统谐振系统和全向发射耦合系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线圈结构的设计思路。
当前供应链处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对维持其稳健的运行带来诸多挑战。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供应链正遭受来自经济、政治的双重考验,其面临中断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此外,供应链复杂网络化、中断风险来源多样化、企业治理能力与参与度参差不齐,都为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治理带来难度。因此,对中断风险扩散机制和管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扩散机制与管控进行研究,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作为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易调节的孔道结构以及构筑单元的多样性等特性,在光催化以及电催化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大部分的三维MOF材料带隙宽且载流子迁移路径长,限制其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二维卟啉环MOF材料因其富含碱性位点、光谱范围宽以及载流子迁移距离短等优点,有利于酸性底物的吸附以及电荷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提高其光/电催化效率。但是
螺旋锥齿轮一般采用铣削加工或硬齿面磨削加工,磨削加工硬齿轮面时,磨削力较大、温度较高,齿轮面容易出现热损伤现象,降低齿轮使用寿命;基于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改善传统磨削加工的方法,其中利用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就是一种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加工方法,其主要核心为超声磨齿加工装置。本文针对超声磨齿加工装置进行了以下研究:1.超声加工系统的设计:超声加工装置设计主要集中在变幅器的设计,以普通阶梯型变
随着我国向“制造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多缸液压机的发展水平正在飞速提升,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多缸液压机具有流量大、外部扰动复杂、多缸之间存在交叉耦合等特点,会对锻件成型的质量和作业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液压机的同步控制和容错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工程意义。本文以五缸液压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实际锻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运用刚体力学、数学理论和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同步控制和容错控制
氧化钨(WO3)及其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电致变色、光致变色等多个领域。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WO3纳米板、系列Fe掺杂的WO3纳米板以及Cu2O或Cu O与WO3的复合材料。对系列Fe掺杂WO3纳米板以及Cu O/WO3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气体传感性能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感机理。对系列Fe掺杂WO3纳米板以及Cu2O/W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提
太赫兹(THz)波具有众多独特的性质,在电子、通信、医学、环境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太赫兹波段的功能器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超材料的提出也进一步促进了太赫兹相关技术的发展。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具有周期性单元结构,奇异的电磁性能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超材料提出了两种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吸收器结构,并从多个角度对所提出的吸收器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一
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在工业生产中,目前存在高消耗、低利用的状况。石化行业中常用的加热炉存在着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提高加热炉的燃烧效率,对石化企业的生产运行以及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加热炉的燃烧状况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加热炉的热效率进行预测,从而针对加热炉燃烧状况可以预先做出调炉决策。同时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对热效率预测效果不精确的问题,建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大力开发,水下设备的供电问题愈发严重。海水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的可持续电源,具有高比能、安全、低成本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开放式海水电池不能串联使用,且单体海水电池的输出电压较低,这就需要在海水电池后端加入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将其输出电压提升以满足海洋设备的用电需求,且在实现高升压的同时必须保证高的变换效率。本文基于海水电池在低功率场合下的应用,讨论并总结出了国内外研究学者
柔性的水系赝电容电容器,具有比电容高、安全可靠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可穿戴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由于活性材料的稳定性低以及集流体-活性材料之间的界面电阻高等缺点,这种器件的开发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分别使用碳化硅纳米粒颗粒镶嵌的掺硼石墨烯(SiC-BGr)纳米片和以SiC为核、石墨烯(Gr)为壳的SiC@Gr纳米颗粒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材料,以3 mol L-1的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