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礁膜(M.nitidum),是一种同时具备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大型经济海藻。目前,国内对影响礁膜配子体生长的适宜生态因子条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温、盐度和光照强度上,而氮、磷等营养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的研究较少,而且海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1)选择硝酸钠、硫酸铵和尿素作为3种不同氮源,通过设计不同Na NO3/KH2PO4、(NH4)2SO4/KH2PO4、CO(NH2)2/KH2PO4浓度比例,来探究不同氮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的影响,为影响礁膜生长的生态因子研究作补充,从而完善礁膜的人工培养的生态参数,2)探讨在不同氮源的处理之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总蛋白等生化组分的变化,为提高礁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活性等附加值提供培养条件的参考。具体研究的结果如下:1、以Na NO3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10、20、40、60、8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藻体生长最适氮、磷浓度比值为20:1;且Na NO3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礁膜配子体生长率取得最大值(13.80%/d),Na NO3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的3种光合色素含量最高,Na NO3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a NO3浓度为8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2、以(NH4)2SO4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5、10、20、30、4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当(NH4)2SO4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最高(17.16%/d);(NH4)2SO4浓度为1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在(NH4)2SO4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最高,(NH4)2SO4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H4)2SO4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3、以CO(NH2)2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5、10、20、30、4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CO(NH2)2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最高(16.53%/d);CO(NH2)2浓度为3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在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最高,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CO(NH2)2浓度为4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4、综合讨论,硫酸铵作为氮源时,礁膜配子体生长最好,且当(NH4)2SO4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达到最大,人工栽培可选择硫酸铵作为适宜氮源;而当尿素作为氮源时,可有效提高礁膜的总蛋白和可溶糖含量,当CO(NH2)2浓度为4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实际应用中,可选择尿素作为氮源,提高礁膜栽培产量的同时,还可为产品提高营养与药用价值,为礁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