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双向互动影响下,自20世纪中期以来,“认同”研究受到了来自各学术领域前所未有的关注,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呈现出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沉思的反省、“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更是意识到“认同”是民族国家发展中不可缺乏且无可比拟的“软权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年轻、有活力、有知识、有抱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重视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是我们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与历史使命。本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对于研究这个选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本选题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又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多重视角下关于“认同”概念的解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含义进行界定。伴随着各个学科对认同问题的日渐关注与重视,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探讨的基础上,找出认同方面存在的共性,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概念、特点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盛行、新经济发展阶段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认同既是发挥积极作用的传播者,同时又是消极作用的放大者。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至关重要性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感的必要性。除了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重要性,笔者在第二部分也详细论述了培养马克思主义认同对当代大学生的重大意义,借此表明研究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第三部分则是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从当前时代背景出发,联系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高校教育体制与当代大学生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只有厘清认同问题的表现、明确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方案。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应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措施。仅仅分析出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无疑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但是想要解决认同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由于内容过于宽泛,笔者出于将工作做实、做细的研究态度,将只就其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相应对策。具体对策可以分为: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传播、转变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者个人素质、加强日常传播与社会实践。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传播,是大学生产生正确马克思主义认知的前提条件,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教育方法的正确性,有利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者能够发挥自身榜样效应,起到先锋示范作用;加强日常传播与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利于构建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