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东北天然林中重要优势树种,可用于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保护方面。其叶、果实、枝干等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蒙古栎容器苗施肥技术,对于改善幼苗品质,提升移栽造林成活率,培育优质蒙古栎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蒙古栎当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施肥时间(春季、秋季)、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方式方面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生理及养分含量等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日后蒙古栎容器苗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施肥(A)处理中,苗高、地径及增长量、生物量均随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在A1(低肥量)处理(N:56 mg/株、P:24 mg/株、K:48 mg/株)达最大值,且苗木质量指数最大(9.83)。春季施肥(S)处理中,苗高、地径及增长量、生物量最大值均在S3(高肥量)处理(N:112 mg/株、P:48 mg/株、K:96 mg/株),苗木质量指数最大(8.01)。在低肥量下,秋季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春季施肥处理。秋季施肥各处理中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高于CK和春季施肥处理。2.秋季施肥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最大值在A3(高肥量)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株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在A2(中肥量)处理(N:84 mg/株、P:36 mg/株、K:72 mg/株)。春季施肥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苗木整株淀粉及NSC含量最大值均在S3(高肥量)处理。全株最大的可溶性糖含量在S2(中肥量)处理。相同施肥量下,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苗木整株的淀粉、NSC含量均为秋季施肥处理大于春季施肥处理,春季施肥仅在高肥量下整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秋季施肥处理。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全P和全K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秋季施肥处理下,蒙古栎整株全N浓度和含量分别在A2、A1处理达到最大。整株全P和全K的浓度与含量最大值均在A2处理。春季施肥处理下,S2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全P和全K的浓度与含量均最高。对比相同施肥量,秋季施肥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和全P的浓度与含量均高于春季施肥处理,在低肥量下差异显著。而整株全K浓度在低肥量下为春季施肥处理较高,整株全K含量均为秋季施肥处理大于春季施肥处理。在高肥量下,秋季施肥处理的整株K浓度与含量大于春季施肥处理,且差异显著。4.指数施肥试验设置6个不同N素处理,分别为CK(0 mg/株)、E1(25 mg/株)、E2(75 mg/株)、E3(125 mg/株)、E4(175 mg/株)和E5(225 mg/株)。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蒙古栎容器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养分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E3处理,苗高、地径、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各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地下生物量、各组织淀粉含量均在E2处理最大;以上指标均高于未施肥处理。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在9月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减少,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在9月最小。适宜的施N肥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叶、茎、根及整株的全氮含量、茎、根与整株的全磷和全钾含量最大值均在E3处理,叶中的全磷和全钾含量最大值在E2处理。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综上,从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污染浪费,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秋季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促进作用大于春季施肥处理,在秋季每株施用氮、磷、钾分别为56 mg、24 mg、48 mg时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发育最有利,能够显著促进苗木生长和养分积累。指数施肥施氮量范围在75 mg/株~125 mg/株,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促进效果显著,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