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嘉莹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她凭借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深刻体悟与对西方理论的遗貌取神,初步形成其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本文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和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娴熟精到的把握来考察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于词的“要眇宜修”之美的解析以及中西融会的诗词评赏方式等等,以期从宏观上把握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的建构过程和理论渊源。以往对叶嘉莹的研究大都从中西比较及跨文化的视角切入,至今还没有人对叶嘉莹的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作宏观、整体的研究,本文注重以全局的眼光来对叶嘉莹的诗词诠释体系作系统性的研究与整合,力图以此追寻叶嘉莹的学术脉络,并探讨叶嘉莹的诗学理论带给我们的思索。全文包括绪论、主体四章、结语,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以及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的研究现状。叶嘉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深谙西方文艺理论的精华,在中西融通中形成了独到的观点和精辟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叶嘉莹的学术渊源对于今日中国学界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她自幼浸润在古典诗词的滋养当中,受到中国儒学士人之风的熏陶,成年后,又接受了王国维与西方理论的学术影响,加上她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多年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经验,因此,叶嘉莹对中国传统诗词的体悟细致幽微,已臻化境,显示出独特的学术观点与学术品格。论文第一章重点论述叶嘉莹对中国诗学优秀传统的坚持与继承。叶嘉莹的诗学理论受到了张惠言与王国维说词方式的启发,更多的是王国维诗学理论的影响。在叶嘉莹看来,张惠言的比兴寄托之说特别适用于“有心安排”的赋化之词的作品,而王国维的境界说则特别适用于“富于感发作用”的歌辞之词的作品。叶嘉莹的词学理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吸收二家之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阐发而形成的。对于王国维,叶嘉莹始终深怀钦佩与景仰之情,王国维之为学、为文、为人都对叶嘉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嘉莹在其《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中,论及了王国维的性格,在对王国维知情兼胜的禀赋、悲观忧郁的天性及追求理想的执著的精到分析中,含蕴着对王国维不尽的钦仰之情,叶嘉莹在性情修养及品格的持守方面,都深受王国维的影响。学术方面,叶嘉莹继承并发扬了王国维的学术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王国维的境界说直接影响了叶嘉莹对词之“要眇宜修”之美的体认;王国维对西方理论的借鉴,中西融会的观点,也启发了叶嘉莹诗学观念的形成。具言之,王国维认为中国思想缺乏理论系统,有赖于西方理论的补足,外来思想应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化合,叶嘉莹在《漫谈中国旧诗的传统》一文中也指出,中国旧诗之评说的传统,需要以西方理论来补足与扩展,此说显然承继于王国维;王国维将外来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新途径,这在方法论上对叶嘉莹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传统诗学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叶嘉莹的词学观也受到王国维的很大影响,在《漫谈中国旧诗的传统》一文中,叶嘉莹认为,在糅合新理论于旧传统之中时,既应对中国旧诗具备深厚的修养和相当的了解,又要对西方理论有精到的把握,才能对中国传统诗学予以拓展和补足;在谈到自己的批评实践时,叶嘉莹表明,自己不会为任何一种理论所拘限,对中西新旧的理论,她只是择其需要而用之,然后加以融会结合,为我所用,这种中西化通的观念显然也是得自王国维学术观点的影响。论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叶嘉莹借鉴与融会西方文论来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论与实践。叶嘉莹在其著述中曾多次强调,想要使中国传统诗学在理论方面进一步发展,就应借鉴西方理论观念来补充和拓展中国传统诗学。叶嘉莹认为,中国传统诗学在很多地方与西方文论有暗合之处,她凭借自己对西方文论特征娴熟独到的把握,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诗学之中,对中国传统诗学作了独辟蹊径的反思与探讨,形成了其诗学理论的一个突出特征。在借鉴和融合女性主义、新批评、阐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西方文论来诠释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叶嘉莹运用中西融会的方法,既不以阐释和系统介绍西方理论为目的,也不是要以此来颠覆中国传统诗学,而是对西方理论遗貌取神,拿来为我所用,以弥补中国传统诗学含混散漫的弊病,以更好地发掘其理论精髓。正是在这种异质文论的比较融合之中,叶嘉莹以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解说、评价与重构中国传统诗学,保留其发展精华,剔除其不合理成分,寻找中国传统诗学新的生存空间与生长点,创立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且与当前中国文论发展相适应的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在对西方理论的运用和借鉴中,叶嘉莹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析较深,她用女性主义的“双性同体”诗学理论来阐释花间词,看到了词中蕴含的曲折幽隐富于引人生“言外之想”的美学特质。她认为,《花间集》是文人士大夫在征歌看舞的游戏笔墨当中,无意中流露出的深隐于男性心灵的女性化情思。男女两性因地位与心态不同,故男性诗人难于自言其挫辱被弃,便不得不假借女性之口以抒写其失意之情。在中国旧的君主专制社会中,存在着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按此说法,“逐臣”与“弃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相似的伦理地位,因此当那些男性词人化身女子角色写作相思怨别的小词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如张惠言所说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种“双性人格”从根本上成就了花间小词幽微要眇,具含丰富“潜能”的美学特质。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也对叶嘉莹的古典诗词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受新批评“细读”理论启发,叶嘉莹对诗词的研究着眼于逐字逐句的赏析读解,并从中体会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论文第三章阐述了叶嘉莹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首创词的“兴发感动”之说,并将“兴发感动”看作是词之生命所在。“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的核心与枢纽,在叶嘉莹看来,“兴发感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包含了作品的创作、阅读及欣赏诸环节的诗学概念,在中国文学史中,词的成就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生命在不断延续着。“兴发感动”一词最早出现在叶嘉莹《<人间词话>中批评之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此后她又在《<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等文章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兴发感动”作了阐释。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由外物而引发内心情志的感动,历来被认为是诗歌创作的基本动力和要素。而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生命,也正是得自于内心与外物相接触时引发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成为表达内心感动的主要方式,一位有着锐敏感触的诗人,或因自然万物变化纷纭、或因人生遭际悲欢离合的感慨而写出富于兴发感动的诗篇来。叶嘉莹认为,诗歌之所以能引发读者的兴发感动,一是在于其真诚纯挚的程度,二是在于其品质的厚薄高下。真诚为诗歌兴发感动之基础,如果抛开真诚去奢谈伦理价值,则会在作者与读者之间造成一种伪善的连锁反应,养成一种相欺以伪的作风。作为中国诗歌抒写情志的基本方式,“赋”、“比”、“兴”重在外物的情志感发和诗人内心情志的抒发,诗歌兴发感动的生命力,正是通过这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三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只要作者运用得当,就能写出或以形象见长、或以情志取胜的作品,以其强盛不衰的感发生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生生不已的感动。叶嘉莹提出的“兴发感动”的创作观念,不同于正统文学观念所倡导的言志载道的衡量标准,正统文学观念倡导宏大叙事与主流话语,主张文艺要“扶持纲常”、“劝善惩恶”、“有益教化”、“辅助政治”,他们宣扬儒家思想的“载道”文学,主张文艺要从政治教化的需要出发,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叶嘉莹认为,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一定要载道,一定负载着道德伦理上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具有活泼的心灵,有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赏爱与关怀之情,就会处处都是生活的情趣。衡量诗歌的美学意义与价值的标准,也正在于这种感发生命中的厚薄、大小与深浅的不同。叶嘉莹以自己评赏诗词的切身体验拓宽了诗词评赏的思路。第四章主要探讨叶嘉莹提出的词之“要眇宜修”的美学特质。在叶嘉莹看来,要眇之美是指一种最适于精微细致的富于女性“锐感"的“特美”,此种特美最适于表达人类心灵中深微幽隐的品质,同样最易引起读者心灵中深微幽隐的感发与联想。叶嘉莹独到地指出了词区别于诗的审美特质。作为一种有别于诗的文学样式,词的品质在传统文学史中被解释为音乐形式的推进与句式变化的结果,而较少在内在品质上得到重视。叶嘉莹指出,词不仅在形式上有别于诗,而且在情感类型与精神内涵上也与诗有不同之处。诗是言儒家之志载儒家之道抒士人之情的,它表达内心志意与情思,是人的显意识中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事君事父,可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与之不同的是,词在初起时只是流传于市井里巷之间的歌词,而并无深意,后来由于其音乐很美,遂吸引了文人士大夫自己动手写歌词,因此词是文士诗人们的消遣游戏之作,是闲情逸致下的产物,既无言志载道之使命,又无伦理教化之功用,在此意义上,词可谓最符合审美无利害无功利的特性。由此可见,词的性质与诗歌不同,它是不受伦理道德与政治教化的约束的。叶嘉莹将词的形态按照历史顺序分为唐末宋初的歌辞之词,北宋中叶逐渐形成的诗化之词,以及南宋后期的赋化之词。叶嘉莹认为,这三类词本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但综合观之,三类词之佳者莫不具含一种深远曲折耐人寻味之意蕴。由此观之,词不但不逊于诗,而且还能显示作者心灵中深幽之本质,并能唤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在将词分类的基础上,叶嘉莹借用王国维的提法,指出词的审美特质——“要眇宜修”之美,叶嘉莹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此作了解释:形式方面,词的参差错落的韵律与节奏促成了词的审美特质;内容方面,早期小词专写闺阁儿女之情,作者在创作时不经意流露出的内心潜蕴的幽微深隐的本质形成了词的“要眇宜修”之美。词的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对“要眇宜修”之美的深化。“弱德之美”概括了词“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美学特质,“是指感情上那种承受,而在承受的压抑之中的自己的坚持。所以虽然是弱,但是是一种德”。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叶嘉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到把握与对西方理论的娴熟运用,已经到了中西方融会贯通的境界,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与解读使其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跳动着现代的脉息,从而打通了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诗学理论的隔阂,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评赏创建了新的价值尺度,为转换文学思维方式提供了某种现实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天才诗人海子以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成为轰动当代文坛的一次重要文学事件,甚至成为一个划分时代的标志。这个生前默默写诗、默默无闻的诗人死后
背景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传统的糖尿病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是以锻炼肌肉力量为主的运动,以无氧代谢为主。以往较少用于糖尿病的康复。近10年来,人
近年来,由于我地区柿子的大面积种植及丰产,发现食用山楂、柿子所致的粪石性肠梗阻的发病率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其独特的发病背景、临床机制及诊治原则,笔者综合2家医院资
<正>跨界(crossover)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产业融合的趋势也并非第一天出现,但互联网思维却让这种趋势变得席卷一切,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人才"的定义。于是一种叫"T型人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影响重大。为确保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总体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对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城市污水处
室内空间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环境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本文从室内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谈起,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在室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防震减灾已成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内容之一。在防震减灾的过程中,人类常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符号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最常见的就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履行了降低农产品关税的承诺后,我国农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五
<正>今天,上海连锁经营协会隆重召开纪念上海连锁经营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我代表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作上海连锁商业发展报告。上海连锁商业发展回顾二十年前,上海商业改革开
海子一直用自己的诗歌抒写着对理想家园的美好向往和强烈诉求,与此同时诗人又相当痛苦和极为迷茫。《重建家园》写于1987年,不少读者认为,海子在这首诗里明确地表达了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