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创业板中成功的典范,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在纳斯达克的初始融资推动下,从地下室办公的小公司迅速发展为苹果、微软一般的跨国大公司。这些企业主导着当今美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我国虽然经过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创新能力差,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急需建立我国自己的创业板市场。为了发展我国的创新经济,为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经过十年的的筹备,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盘。经过5年的发展,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在主板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创业板也是停滞不前,从开盘的973点下滑到2013年3月12日的839点,同时存在着高市盈率、IPO溢价、股价巨幅波动、公司上市后成长缓慢等问题。创业板的现状让广大支持创业板的人担忧,创业板市场是否发挥了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是否是一个能分配经济资源的有效市场呢?本文专注研究我国创业板是否是一个能其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有效资本市场。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文献;其次,较为系统的阐述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内容和检验方法;然后研究了创业板市场的特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立过程和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分析,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创业板的行业分布、规模状况、发展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从公司角度分析了最早上市的28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发现创业板虽然在过去几年中表现不佳,但整个市场在不断发展中成熟,上市的企业大部分为高增长研发能力较强企业,但也存在不少发展速度慢、科研投入少的企业;在实证分析部分,在借鉴前人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下,采用了序列相关性检验、游程检验和方差比检验研究了创业板的弱有效性,得出我国创业板市场达到弱有效市场,最后采用事件研究对创业板的半强式有效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文章最后对结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