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患有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患病人群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与病理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讨论MsPGN患者年龄与临床检查指标、肾脏病理变化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1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行肾穿刺活检,检查结果确诊为MsPGN的患者,共258例。将符合情况的患者的完整病历、中医证型、一般治疗情况、肾穿刺检查病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研究,应用SPSS24.0软件分析统计。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系膜增生程度、免疫病理系膜IgA沉积与否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MsPGN患者病例共258例。男女比例为:1.05:1。年龄36.08±11.01岁(18~74岁)。发病至肾活检时间为2~7000天,平均病程为277.50(69.50,741.50)天。青年组为18~40岁共197例(76.4%),中老年组为41~74岁61例(23.6%)。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38(0.66,3.62)g;血白蛋白38.04±6.03g/L,NS患者39例(15.1%);血尿239例(92.6%),合并高血压103例(39.9%),其中收缩压为131.84±18.79mmHg,舒张压为 84.35± 13.45mmHg;合并高尿酸血症 166 例(64.3%)。2.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临床表现为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全球硬化积分、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及肾小球节段硬化积分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收缩压、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高,eGFR、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病理积分的结果显示,中年组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全球硬化积分、肾间质纤维化评分较高,肾小球节段硬化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轻度系膜增生组相比,中度系膜增生组发病年龄、血尿酸、甘油三酯、高血压发生率较高,重度系膜增生组甘油三酯、血尿酸、高血压发生率较高;重度系膜增生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三组间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血红蛋白、eGF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病轻微,随着系膜增生程度越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越高(P<0.01)。5.与非IgAMsPGN组相比,IgAMsPGN组临床表现为舒张压、血尿酸较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eGFR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肾病综合征发病率、性别、合并血尿、高血压发病率、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gAMsPGN组相比,IgAMsPGN组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全球硬化积分及肾间质纤维化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肾小球节段硬化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6.中医诊断以水肿157例(60.9%)为主,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共82例(31.8%),其次常见脾肾气虚证62例(24.0%)、依次为脾肾阳虚证53例(20.5%)、肝肾阴虚证39例(15.1%)、肺肾气虚证22例最少见(8.5%)。7.本证之间发病至活检时间、性别、血尿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血尿酸无显著性差异。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24h尿蛋白较其他四个本虚证高而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较其他四个本虚证低;脾肾阳虚证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较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高而血浆白蛋白较其低;脾肾阳虚收缩压、总甘油三酯较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证高;脾肾阳虚舒张压较肺肾气虚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本虚证间肾间质纤维化评分、系膜增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肾间质纤维化、系膜增生程度较其他四证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PGN患者脾肾阳虚与年龄的大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高低、系膜增生评分、肾间质纤维化评分高低有关。结论:1.MsPGN多发于青中年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多以蛋白尿、血尿,多伴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临床表现为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水平较高。2.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血浆白蛋白、eGFR水平较低,中老年组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全球硬化积分、肾间质纤维化评分较高。3.系膜增生程度越重,NS发生率逐渐升高,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高,白蛋白、血红蛋白、eGFR水平较低。轻度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病变轻,随着系膜增生程度越高,肾间质纤维化评分越高。4.与非IgAMsPGN组相比,IgAMsPGN组临床表现为舒张压、血尿酸较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eGFR水平较高,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全球硬化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较低。5.中医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其次常见脾肾气虚证、依次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最少见。6.脾肾阳虚证与其他本虚证相比年龄高,24h尿蛋白定量高,血红蛋白低,肾小球滤过率低。脾肾阳虚证肾间质纤维化、系膜增生程度较重。脾肾阳虚证与年龄大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高低、系膜增生评分、肾间质纤维化评分高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