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背景下自动人脸检测方法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检测作为人脸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十分活跃的方向。随着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脸检测在身份识别、基于内容的检索、自动监控、人机交互等方面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人脸检测的两大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即基于知识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知识的方法是提取人脸的各种基本特征,根据知识规则确认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基于统计的方法是通过从大量典型的样本中获得统计特征,建立一个能对人脸样本和非人脸样本进行正确分类的分类器。 对于基于知识的方法,本文对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适应的熵阈值分割思想来提取脸部的横纹特征,根据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获得候选人脸,再利用灰度和纹理规则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阈值方法比不变阈值方法下提取的横纹特征更加准确,简化了算法的运算复杂度。 对于基于统计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量样本学习的多方法优化融合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按照层次式的由粗到精的检测模式,将肤色模型、神经网络和模板匹配等各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针对彩色图像先利用肤色模型进行肤色分割来缩小搜索范围,然后对灰度图像采用两个级联结构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人脸和非人脸两类模式的判别,最后结合模板匹配的方式进行验证,通过采用这种逐步排除的方法一步一步缩小搜索区域,实现单个或多个正面端正人脸的检测与定位。为了检测不同大小的人脸,采用多分辨率的滑动窗口策略,实现人脸检测的位置不变性与尺度不变性。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复杂背景图像中的正面人脸检测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数字音频信号的标准接口为AES/EBU,可见于所有的数字音频设备。要将音频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中,当前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先将音频信号记录到磁带上,然后通过昂贵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业务成为了移动终端上的宠儿。多媒体业务的高资源需求,对无线网络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仅仅通过物理层技术的改善,已无法很好的满足多媒体业务对
未来的网络将朝着大规模方向发展。网络分布地域越来越广,包含的节点数越来越多,组成结构越来越复杂,致使传统的路由协议难以适应大规模网络的应用需求,因此提出针对大规模网络的
均衡和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单载波系统中,抵抗频率衰落选择性信道的判决反馈均衡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OFDM系统而言,尽管其自身的调制和
数字电视的发展和传输网络的双向化改造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大变革,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电视可以带来以下一些好处:较模拟电视更清晰的画面、多达数百套标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可以提高数据速率并利用分集提升系统性能,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能够有效对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