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正在进行也将会长期进行农业经济转型和制度转型。利用提高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这种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农业在面临资源与市场等多重约束条件下亦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成为当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而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业产出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财政税收政策不能充分发挥促进鼓励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农业生产率水平以及分析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率是否产生促进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对我国近几十年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出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生产率水平进行规范分析,同时,分别应用我国财政和税收指标对农业产出以及农业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对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选取几项财政和税收指标分别与农业产出指标进行协整分析并且判断各项财政税收和农业产出是否存在长期关联,最后得到各项财政税收指标和产出的回归方程,测算出各项指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程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项财政税收指标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指标与产出进行回归分析,测算财政税收对产出总的贡献程度。利用近两年各省、直辖市数据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分析我国各省、直辖市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生产率,利用C-D函数分析财政和税收政策对生产率的贡献程度。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提高财政支出的数目并没有带来对农业产出的乘数效应,财政支出增加比例大于农业产出数增加比例。这揭示出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率,推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