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活在建筑室内的时间占据80%以上,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极大程度受到建筑健康性能的影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10余个方面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指引,建筑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相比于绿色建筑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作为绿色建筑更高层次深化的健康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现有《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住宅评价标准》两部健康标准,《健康住宅评价标准》评价对象的只有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建筑与人们接触时间更长,与人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针对居住建筑的健康评价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本文基于《建筑住宅评价标准》对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先介绍了7种国内外主要有关健康建筑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我国健康建筑标准起步晚,现在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等方面上还不够完善,而WELL、绿标等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得到了社会的检验,这些评价体系值得借鉴;权重体系使用独立设置权重,结合不同情况对权重进行调整,更具有适用性;在评价方式上现有数学模型计算简便,易于使用理解但也有不足点,值得研究使用其他数学模型评价。然后,以住宅建筑为代表研究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指标,在健康住宅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同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比筛选研究,结合ASGB 2019等资料新增了安全防护一级指标并对此进行完善优化,构建了由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83个三级指标组成,且适用于运行阶段评价的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体系。接着,根据《健康住宅评价标准》的隐含权重和AHP法,得到了整个指标权重体系。考虑到可拓评价在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中的适用性,再结合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指标设置的实际情况,改进可拓评价的关联系数算法。《健康住宅评价标准》预评价与多级可拓评价相结合,将评价分为控制项评价、预评价和可拓评价三步进行,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模型对建筑进行评价,先是保障了健康建筑在各方面均好,然后反应出建筑的实际健康程度、不同建筑间内在指标健康水平的差异,最后还为地产商促进建筑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方向。最后,将人居型健康建筑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于三星级健康建筑北京当代万国城北区住宅1-3、5、7-10号楼,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出项目实际健康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