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及胸内吻合术后12周、24周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为食管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行经右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A组,简称颈部组)、经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B组,简称左胸组)食管癌术后生存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各53例、51例,及同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右胸胸顶吻合(C组,简称右胸组)食管癌术后生存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32例,B组和C组合称为胸内吻合组组(简称胸内组),三组共计患者136例。对上述患者分别进行电话、信访或门诊随访,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记录上述三组患者术后12周和24周吞咽功能情况,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制定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QLQ-C30)及补充于核心量表使用的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记录上述患者术后12周及24周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三组患者在得分方面的差异。结果:1术后12周吞咽功能的比较第一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步评分显示颈部组吞咽困难症状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左胸组与右胸组无显著差异。第三步评分显示颈部组吞咽困难症状重于左胸组,与右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胸组与右胸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总分比较上,颈部组吞咽功能仍弱与左胸组及右胸组,而左胸组及右胸组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2术后24周吞咽功能的比较第一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步评分显示颈部组吞咽困难症状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左胸组与右胸组无显著差异。第三步评分显示颈部组症状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左胸组与右胸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总分比较上,颈部组症状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而左胸组及右胸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生活质量的比较上3.1术后12周QLQ-C30量表测评结果总体生活质量:右胸组优于颈部组及左胸组;2.躯体功能:右胸组优于颈部组及左胸组;3.角色功能:右胸组及左胸组均优于颈部组;4.情绪功能:右胸组及左胸组均优于颈部组。5.疲劳症状:右胸组及左胸组均优于颈部组。6.疼痛症状:颈部组轻于右胸组及左胸组,左胸组疼痛症状轻于右胸组;7.失眠症状:颈部组轻于右胸组及左胸组。8.食欲丧失:右胸组症状重于颈部组及左胸组。。3.2术后12周QLQ-OES18量表测评结果吞咽困难:颈部组症状要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2.进食疼痛:颈部组症状要轻于左胸组及右胸组;3.咽口水:颈部组症状要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3.3术后24周QLQ-C30量表测评结果总体生活质量:右胸组优于颈部组及左胸组;2.躯体功能:颈部组比右胸组及左胸组均要差;3.角色功能:右胸组及左胸组均优于颈部组;4.疼痛症状:颈部组疼痛症状轻于右胸组及左胸组,左胸组疼痛症状轻于右胸组;5.失眠症状:颈部组失眠症状轻于右胸组及左胸组。6.食欲丧失:右胸组食欲丧失重于颈部组及左胸组。3.4术后24周QLQ-OES18量表测评结果吞咽困难:颈部组症状要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2.咽口水:颈部组症状要重于左胸组及右胸组。结论:食管癌颈部吻合及胸内吻合相比:1术后吞咽功能的比较上胸内吻合组要优于颈部吻合组。2术后生存质量的比较上:胸内组在总体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吞咽症状、疲劳症状条目上均优于颈部吻合组,在疼痛、失眠条目的比较上,颈部吻合组优于胸内吻合组。3右胸组的食欲丧失症状要重于颈部组及左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