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阶、线性和指数型随机共振系统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应用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无线通信、故障检测、雷达系统、地质学和生物医学等。基于非线性科学的微弱信号检测主要有混沌振子检测和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两种检测方法。其中,随机共振是非线性系统、信号及噪声三者间的协同效应,噪声的部分能量转移给微弱信号的非线性现象,这改变了以往微弱信号检测中噪声有害的局面。目前,随机共振检测系统模型是一个研究热点,与不同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以及复原密切相关。本论文简要介绍了随机共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随机共振方法的原理,重点研究了分数阶、线性和指数型单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根据布朗运动推导了随机共振的双稳系统模型,详细分析其动力学行为,介绍了评价随机共振性能的多个度量指标,并仿真分析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通过二次采样方法解决了高频率微弱信号的检测问题,完成了高低多频微弱周期信号的检测。(2)研究了分数阶随机共振系统,对于分数阶朗之万方程(Fractional Langevin Equation,FLE)求解这一难题,引入Oustaloup算法对其近似化,搭建FLE的近似仿真模型,找出了产生随机共振的临界值,实现了对满足绝热近似理论的微弱信号的检测。仿真分析表明,在一定阶数时,FLE能够产生SR现象,相比于整数阶双稳系统,分数阶随机共振系统的SR效应及对待测信号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好。(3)将Levy噪声与一阶线性随机共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不同Levy噪声环境下的调参广义随机共振现象及弱信号复原。首先分析了Levy噪声的特征指数α、对称参数β以及强度系数D对输入信噪比的作用规律;然后探究了不同分布的Levy噪声环境下,一阶线性系统结构参数α的广义随机共振现象;最后提出了Levy噪声激励下线性系统的高低频弱信号复原方法,实现了不同信噪比的高低多频微弱信号的复原。(4)将绝对值型单势阱和指数型单势阱联合推广为更一般的指数型单势阱,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指数型单稳随机共振(ESR)系统,分析了在不同Levy噪声激励下ESR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Levy噪声激励下,通过调节参数l和b均可诱导SR现象,且b(或l)越大,产生较好SR效果的l(或b)的区间越大,从而改善传统SR系统由于参数选择不当造成随机共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通过调节噪声强度系数D也能产生随机共振,且较好随机共振区间不随α或β变化;最后将指数型单稳系统应用于轴承故障检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双稳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城市交通噪声的中、长期预测及利用计算机“宏观”评价城市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提出了评价、预测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数学物理模型(包括机动车辆流模
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工业领域。目前,变频器技术已在电力、冶金、石油和钢铁等众多重工业行业的电机传动设备中得到实际应用,成为现
一、问题的提出 我所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杂志一年出12期,年处理文献量约为10000篇,每年相应出版一本年度主题索引(简称《索引》)。 《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音顺排
目的:探讨临床中不同序列MRI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2016-01/2017-12间的40例新生儿缺
女患:74岁。主因:反复头痛头晕8年,持续性胸痛1小时。于2007年6月12日18时15分入院,8年中最高血压达160/100mmHg。入院前1小时突发持续心前区憋痛伴气短出汗,疼痛加重并向后背放散,
阅读素养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亦是如此。为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阅读素养情况,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湖南工业大学体
提及听力训练,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英语听力训练。而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同样需要听力训练。语文和英语一样,也是语言的一种。尤其是小学语文,更多地强调语言而非文学。根据有
当前,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成为国际国内热议焦点,大家解读其政策,探讨其技术,谋求其发展。因此,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微电网和储能那些事儿。
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刚刚结束,在"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的主题下,相关的产品比比皆是,互联技术与工业制造的衔接点越来越多。让我们来回顾下汉诺威工博会近年来的历史不
21世纪的头十年,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的任务,中国出版业经过了初级阶段的规模竞争、价格竞争等粗放竞争后,已然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许多出版企业开始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