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员、大儒、孔门圣贤--陆世仪“由凡入圣”的历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世仪在晚明时只是一个生员,没有显赫的家族,在科举方面止步于生员,要想跻身于权力高层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等待着他,举子业必然会耗费巨大的时间、金钱、精力,家族、财富、身份更是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明灭亡之后,陆世仪便绝意仕进。清初随着著作的刊刻与流传,以及他本人热衷于外出及在当地讲学,陆世仪被时人誉为“江南大儒”、“当今河汾”。晚清时,在光绪元年(1875年)陆世仪被允许从祀孔庙,从地方人物一跃为国家典范。明末、清初、晚清这三个时代与陆世仪身份的变化密不可分,虽然晚清时他早已不在人世;生员、大儒、孔门圣贤这是陆世仪身上的三个标签,且呈现递进上升的趋势。本文旨在梳理与阐述陆世仪“由凡入圣”的历程,并探究这一历程背后所蕴含的时代因素和文化内涵。  晚明时期,庙堂之上朝政紊乱,党争不断;农民起义之火呈燎原之势;后金崛起,呈虎视眈眈的态势,生活于此时代下的陆世仪,加之仕进困难,将目光转向自身与地方,致力于修身与济世。明清易代,陆世仪以明遗民的身份生还下来,隐居不仕。他为了使学问的种子不断绝,立下了著述立说,以惠后世的志向,在当地及外出讲学,并且出于治生和泽民的考量,陆世仪游幕于低级官员与地方大员处。陆世仪死后,反而是荣耀尽显。清前期,他被地方官员崇祀乡贤祠,陪祀书院,其著作被整理并被官员刊行,《思辨录辑要》更是在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中,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陆世仪地方偶像的地位不断得到确立与抬升。晚清时期,太仓州地方官员刊刻陆世仪的著作,在其故居处建立书院,进一步巩固其地方偶像的地位。待时机成熟,太仓州地方士绅、官员向清廷题请将陆世仪从祀孔庙,最终获得成功。在国家和地方的合力之下,陆世仪成为国家典范,以理学真儒、经世之儒的身份为后世所熟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