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导电薄膜的微结构设计及其在储能和电磁干扰屏蔽方面的应用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穿戴器件、医用可植入器件、电子皮肤以及智能电子织物等概念的不断提出,柔性电子设备成为科学界和商业界的宠儿,因为它极有可能引发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因此开发高性能柔性导电薄膜(Flexible Conductive Films,FCFs)已发展成为柔性电子时代每一位研究人员的使命。FCFs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柔韧性、适应性和结构稳定性等优点,在储存能量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领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提升FCFs的性能,多数研究仍然围绕材料创新或材料复合的方法,但该方法不仅会提高成本和制备难度,还不利于扩展到其它材料的制备上。基于此,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可拓展的FCFs微结构设计在实现性能提升甚至是突破上具有关键意义。针对FCFs现存的问题,本论文对聚吡咯(Polypyrrole,PPy)薄膜和Ti3C2薄膜的微结构进行设计,制备具有三维花状PPy(Three Dimensional Flower Like Polypyrrole,TF-PPy)阵列的PPy/Cu-TCPP薄膜和具有有序叠加分层结构的Ti3C2薄膜,实现了保证柔韧性的同时分别提升储能性能和EMI屏蔽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TF-PPy/Cu-TCPP电极的制备及储能研究针对传统二维(Two Dimensional,2D)PPy薄膜因结构致密使电荷运输被阻碍导致无法进一步提升储能性能的问题,设计构建了具有TF-PPy阵列的PPy/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铜(II)(Polypyrrole/5,10,15,20-Tetrakis(4-Carbox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Cu-TCPP)FCFs。通过电泳沉积和电化学聚合(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ECP)结合的方式在Cu-TCPP上制备出含有TF-PPy阵列的自支撑柔性TF-PPy/Cu-TCPP电极并组装成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SCs)。在该体系中,通过观察不同聚合时间下的薄膜形貌探究出了TF-PPy阵列的生长机理。褶皱Cu-TCPP纳米片提供的通道利于吡咯分子进入和均匀交联。Cu-TCPP的粗糙表面为H2附着提供了位点,使PPy在H2气泡模板辅助下生长为TF-PPy阵列。TF-PPy阵列的大比表面积和排列在电极粗糙表面上的分层TF-PPy的3D导电网络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离子/电子的快速传输,进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m A cm-2时,TF-PPy/Cu-TCPP电极的面积比电容(CA)为593 mF cm-2,高于PPy/Cu-TCPP电极的351 m F cm-2和纯PPy电极的287 m F cm-2。TF-PPy/Cu-TCPP SCs的能量密度为5.94μW h cm-2,最高功率密度为25μW cm-2。这项工作为通过设计并构建具有3D微结构的FCFs电极而实现储能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导向。2、Ti3C2薄膜有序叠加分层结构的设计及EMI屏蔽研究针对Ti3C2薄膜需要增加厚度或负载才能进一步提高EMI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的问题,设计构建了一种可调的多尺度结构优化策略。宏观尺度上Ti3C2薄膜叠加结构(S-Ti3C2)在X波段(8.2~12.4 GHz)频率范围内表现出比相同负载和相同厚度的单层Ti3C2薄膜(F-Ti3C2)更高的EMI SE。具有150 mg负载的S-Ti3C2-6的EMI SE为84.7 d B,高于具有相同负载的F-Ti3C2薄膜(64.6 d B),同样具有24μm厚度的S-Ti3C2-6的EMI SE对比具有相同厚度的F-Ti3C2薄膜(60.3 d B),性能提升40.5%。EMI屏蔽机理是Ti3C2纳米片之间的多次内反射和相邻F-Ti3C2薄膜之间多波干扰的协同作用。S-Ti3C2薄膜之间的间隙距离(d)的增加导致EMI SE连续提升,d从0 mm增大到1.5 mm,EMI SE从51.1 d B提升至74.9 d B,性能提升46.6%。所以通过设计S-Ti3C2的d可以实现对EMI SE的调控。此外,该策略还可以扩展到其他潜在的EMI材料,包括PPy和石墨薄膜等。这项工作为通过设计并构建具有有序叠加分层结构的FCFs而实现EMI屏蔽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导向。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太阳能等可持续的绿色新能源的应用对储能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得到了普遍应用。众多电极材料中锂金属因极高的理论容量、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和最低的密度被广泛关注,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如Li-S和Li-O2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金属锂负极的商业化应用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循环过程中不均匀成核导致的锂枝晶生长、锂在沉积
学位
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已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这一方法逐渐成了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有助于公司的资金积累和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购是新时代经济、资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为了减少这种负面效应,金融界已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手段,而在这些手段中,应用最为广泛、操
学位
随着研究人员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因为涉及到复杂多变的语义和内容信息的视频行为识别是一个研究较为困难的课题,从而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针对摄像头直接获取初始视频的视频行为识别,当前深度学习在主流的神经网络到达深层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性能。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互联网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带来很多便捷之处,但面对计算机中实时获取到的视频等图像信息可
学位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可低温制备、低迟滞效应和易制备叠层器件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最高器件效率已到达24%以上。然而器件开路电压损失较高,导致最高效率仍低于正置结构器件。此外,器件的稳定性远落后于商业硅电池,严重阻碍了未来商业化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器件在钙钛矿的衬底界面性能较差,引起了严重的激子非辐射复合,导致界面处发生较大的能量损失。因此,调控钙钛矿衬底界面,是获取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
学位
缩短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以获得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更好的器件性能是微电子行业的主要课题之一。硅基晶体管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达到了 5 nm的尺寸极限,实现了小型化和高密度集成。而有机晶体管因为其制造成本低和可大面积制造的优点被认为具备广泛的应用于可折叠可伸缩和便携式电子领域的潜力。近年来,科研者不断尝试将有机材料用于应用领域,并探索有机晶体管的尺寸极限为未来高度集成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DPPT-TT聚
学位
随着虚拟现实、云计算、视频直播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干光通信系统可实现更大传输容量的信息传输。多种光纤非线性效应限制了相干光通信系统容量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们陆续提出了多种非线性抑制方案,相位共轭孪生波(PCTW)技术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PCTW可同时抑制线性和非线性损伤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概率整形(PS)技术同样可实现一定程度的非线性抑制,提
学位
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结构的光电集成器件在最近十年里发展迅速,包括有机发光晶体管(OLETs)、有机光敏晶体管(OPTs)等。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探究新型OFETs结构的有机光电集成器件。而将场效应与光放大功能结合有望实现万物互联、有机激光电视等多功能化应用产品。与其他有机光电集成器件制备一样,实现OFETs结构的光放大器件存在着诸多科学技术难题。其中,如何同时兼顾优异的电性能与光性能是
学位
近年来,X射线激发发光的有机闪烁体材料由于资源供应丰富、机械柔性高、易于加工和大面积制造,在辐射检测、安全检查、生物医学成像和光动力学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所报道的大多数有机闪烁体是荧光分子,在X射线照射下,电子-空穴复合后只有25%的激子可用于辐射发光,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由于纯有机分子中三重态激子的暗态特性,大多数三重态激子(~75%)被浪费了,这也大大地影响了有机闪烁体
学位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三维(3D)钙钛矿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基于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已经突破了25%大关。但是,3D钙钛矿的本征不稳定性极大的限制了PSC进一步的产业化应用。研究表明将大体积的有机胺阳离子作为间隔层引入到3D钙钛矿结构中延伸出来的二维(2D)的钙钛矿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其作为PSC活性层的独特优势。但引入的有机胺的绝缘特性会对载流子的传输产生阻碍作用
学位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四个面向”的重要纲领,因此国家非常注重“健康中国”的战略决策,主动健康监测成为该决策的核心之一。柔性传感器可将各种生命体征信号(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电、肌电、脑电等生物电信号)转换为可用的电信号对人体健康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水凝胶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生物相容性和高导电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代表性的柔性传感器。但是,传统的水凝胶在常温环境下易失水,并在零度下由于结冰而失去原
学位